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大商所交易系统迈入‘7时代’”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针对“加快数字化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大背景下,大商所自主设计、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DCE交易7.0系统于10月9日正式向全市场提供服务。截至目前,该系统运行平稳、业务正常,系统性能和运行质量顺利通过市场检验,宣告大商所交易系统已进入“7时代”。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大商所交易系统迈入‘7时代’”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30年砥砺前行,我国期货市场逐步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稳定器”,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信息技术是实现稳步发展的根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针对“加快数字化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要求“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此背景下,自主设计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CE交易7.0系统顺利上线,是大商所信息化建设重大标志性事件,成为我国期货市场从后发借鉴者向积极赋能者转变的时代缩影。
市场快速发展需交易系统再升级
回顾27年的成立历程,在此次系统上线前,大商所曾经历六期交易系统的优化升级。
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表示,开发和上线DCE交易7.0系统是大商所落实资本市场信息化建设规划、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是大商所全员众志成城提升管理效能、磨练队伍完成大项目运作的充分展现,对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支撑引领业务创新发展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此前大商所的交易系统建设过程中,除了第一期系统以外,大多数以外部开发的形式为主。”大商所资深专家胥海涛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此前,第六期交易系统在2007年上线,当时内外团队主要从灵活性、扩展性的角度上充分考虑系统建设,对性能的考虑有所欠缺。
据了解,第六期系统上线的2007年,我国期货市场即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当年全国市场交易额首次超过我国GDP总量,市场超预期的发展对交易系统提出了新要求。
为适应市场快速发展,此后第六期系统经历4次优化升级,将吞吐率从2000笔/秒提升至2.9万笔/秒,与此同时,上市期货品种由7个增加至20个,上市期权品种6个,年成交量、成交额分别从2007年的1.86亿手、5.96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31亿手、68.92万亿元,期权成交量2393.33万手、成交额98.60亿元(成交量、额均为单边统计)。
胥海涛说,第六期系统开发中面临着一些痛点,比如,某些外部引入的核心部件,即使当时适用性高,也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从“两条腿走路”到专注自主设计研发
在此情况下,新一期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但怎么建设才能克服弊端、实现长远发展?记者了解到,新一代系统的建设经历了从“两条腿走路”到“走自主创新道路”的转变。
2011年,DCE交易7.0系统POC项目正式启动。彼时,大商所下属飞创公司具备大型交易系统开发经验人员少之又少,同时考虑期货是“舶来品”,境外市场具备更先进完备的交易系统,相对于自主研发,吸收引进被认为是更加安全成熟的方式。但大商所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两条腿走路”方式:即以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成熟交易系统为主、自主研发为辅的方式开展新一代交易系统建设工作。
一方面,大商所积极推进NASDAQ等国际交易系统调研及原型验证,完成多轮新系统建设的技术合作交流与商务谈判,不断完善新一代交易系统设计需求,其中范围界定、功能需求、设计容量、设备选型等关键指标为大商所DCE交易7.0系统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设计需求蓝本;另一方面,由飞创公司承担下一代交易系统POC原型的设计研发工作,通过这次POC研发,飞创公司成功研发了FSPV1.0技术平台,设计并实现2套架构,并培养了一批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核心骨干,这些技术平台、架构设计及人才队伍在后续的DCE交易7.0系统项目建设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5年1月,在中国证监会“走自主开发的路子”批示精神的指引下,大商所正式决定自主设计、自主研发新一代交易系统。各部门逐步加大骨干人员投入,深入开展系统研究及方案评审工作,在六期交易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原有业务、增加新特性,组建专业的设计、开发、测试团队,积极开展技术积累,业务储备,项目策划,需求分析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后续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5年,DCE交易7.0项目在飞创公司正式立项,这是飞创公司首次承接的完全自主开发、具有超大规模的核心交易系统研发项目。飞创公司以基础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架构设计及选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鉴国内外优秀交易系统设计思想,并结合交易所业务反复论证推演,先后编制11项规范、设计及需求文档,代码34万行,开发配置系统原型20余个、架构对比分析50余次、测试场景近500次,达成150微秒、17万吞吐量的性能指标,支持将服务编排成服务链,最终建设形成高可用、高性能、高延展、充分满足适合交易所具体需求的架构系统,各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高标准范围内。
2017年,DCE交易7.0系统建设进入需求分析及软件项目立项实施阶段。大商所各部门不断完善设计需求,在验收测试、部署上线、运行保障、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飞创公司通过对单线程、多线程及多进程架构反复论证,确定了最为合理的架构方案,保持了架构的延展性;同时,以易用性、通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目标,结合DCE交易7.0系统和柜台系统特点,大胆创新采用虚拟化设计,并结合行业最新技术持续开发完善金融服务平台,不仅支持DCE交易7.0系统全部功能,攻克撮合高关联度性能等问题。
为满足未来10年交易系统平稳运行,飞创公司扎实推进功能、非功能及运维需求分析,全面推进系统性能调优,使得系统整体性能最终定格在吞吐量9.5万笔每秒,平均延时80微秒,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此过程中,飞创公司共编写需求及设计文档近4000页,交易系统、业务及周边系统、应用监控系统代码110余万行,成功研发并申请可靠组播组件和CMS组件2项发明专利,1项关于带有数据监控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实现的外观专利,公司业务功能和非功能建设、系统分析水平、开发测试水平更加趋于全面化和专业化。
此外,为全面监控DCE交易7.0系统,飞创公司以自主可控为目标,从无到有自主研发应用监控系统,先后调研13家运维监控厂商,了解主流监控系统架构体系和技术实现,全面汲取开发语言、技术特点和产品架构等监控领域领先经验,确保应用监控系统开发或变更高质量完成,监控指标覆盖交易系统全部核心指标,并在生产、类生产、灾备、异地和仿真环境中平稳运行,成功为DCE交易7.0系统保驾护航,同时有效落实了产品自主可控的核心发展战略。
为建成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提供支撑和保障
据了解,DCE交易7.0系统是大商所践行自主创新战略、落实科技监管要求、打造技术安全生命线和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新的里程碑,对于大商所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具有重要的技术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DCE交易7.0系统上线首月,面对国庆长假后商品行情波动较大、交投活跃的市场压力,系统各项指标正常、性能稳定,经受住了全面的检验,宣告大商所交易系统已顺利进入“7时代”。
冉华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底线,提前谋划下一代系统建设,加快推进DCE清算7.0、交割7.0、监察7.0、场外2.0、数据2.0等关键系统和同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技术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商所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发扬DCE交易7.0系统建设精神,以战略思维、科技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应对科技创新、市场变化与挑战,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国际步伐,围绕产品开发、技术驱动、生态圈建设三大主线,争取早日建成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的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