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场外市场服务实体能力日益提升

2021-11-24 21:44:37   来源:   作者:张田苗

交易所搭建场外平台赋能服务商

11月21日,在新湖期货主办的申城论剑·第十三届衍生品对冲投资(国际)论坛暨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第十一届年会上,与会嘉宾表示,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的高速成长为产业主体提供了更高效、更有价值、更灵活的风险管理服务,而这其中离不开各商品期货交易所场内市场的稳健发展和对场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赋能。

近几年,国内场内外衍生品市场实现了长足发展。面对行情波动的加大,实体经济主体风险管理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实体企业都参与到衍生品市场中,场外市场工具因其定制化、灵活性的优势,在机构资产配置和企业风险管理方面起到的作用愈加显著。

据中期协统计,今年1—9月,场外商品业务新增名义本金达到8500亿元,而期权占660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68%。其中,互换业务增幅明显,目前规模约为1300亿元,同比增长近8倍。

[场外交易平台服务功能持续扩充]

期货日报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目前上期所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建设已经进入2.0版本。该平台自2018年5月上线以来,不断发挥凝聚效应,集合了交易商、报价商、结算会员、指定银行、指定交割仓库等,为参与企业提供开户、交易、结算、交割、风控等一站式服务,功能涵盖卖方挂牌、买方挂牌、定向挂牌和仓单质押业务。截至10月底,签约交易商542家,成交129万张仓单,交易额超过4700亿元。通过仓单质押业务,银行累计为相关企业提供超过10亿元贷款,解决了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现阶段,除了期现业务,风险管理公司还通过场外期权、互换等场外衍生品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务,对标准化的场内期货市场功能形成有效补充。“当前在建的2.0版本规划逐渐推出商品互换、基差和场外期权业务。”上期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业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可以帮助风险管理公司做强做大,进一步拓展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规模。

郑商所场外业务自2018年3月上线以来就以实现场内、场外两个市场协同发展为目标。依托场内市场,从仓单交易着手丰富期现业务服务内容,以场外衍生品业务为场内市场的补充,加强场内与场外市场的联系。平台上线至今,仓单交易累计成交货物近400万吨,成交额约370亿元。依托仓单交易和基差贸易业务,郑商所积极引入外部机构,拓展服务实体的新模式。例如,与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和农发行一起联合推出“场外保值贷”,将农发行在新疆质押的现货转变为期货仓单,通过场外平台进行销售,不仅盘活了农发行的存货,还减轻了客户将质押中的现货转变为期货市场标准仓单的过桥资金压力。此外,郑商所积极响应国常会保供稳价精神,主动协助龙头企业搭建产业供需对接平台,于今年9月与中华棉花集团合作推出标准仓单购销专区,通过基差报价和期货点价的方式销售优质棉花资源,促进期货和现货的融合、场内和场外的互通。

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郑商所于2018年推出为风险管理公司提供保险加期货的线上登记服务。今年以来,平台将该业务拓展到为非保险加期货的场外期权提供线上登记服务,促进场外衍生品市场透明度提升,防范系统性风险。此外,郑商所场外平台还在今年推出了双边交易和双边清算为主的商品互换业务,该模式贴合市场在交易对象、数量、期现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推出后便受到广泛关注。

大商所2015年将场外市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推动,且在之后持续不断地创新业务模式、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扩充平台服务内容。据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2018年12月大商所推出首个场外衍生品业务——商品互换业务,为交易商和产业客户运用期货价格和互换工具进行个性化风险管理提供交易登记、保证金管理和双边清算等平台服务。2019年9月推出基差交易业务,推广“期货+基差”的贸易定价模式。2020年5月推出标准仓单交易业务,通过交易所组织挂牌交易的方式,为标准仓单交易流通提供高质量服务。2020年12月推出非标仓单业务,为非标货物提供登记管理和交易等平台服务,便利现货交易流通。2021年5月推出场外期权业务,为市场提供场外期权业务的交易登记和资金清算等平台服务。2021年8月推出生猪场外交易业务,为生猪产业企业拓宽现货交易流通渠道。

在市场架构方面,2020年大商所筹建场外业务部,并启动“一圈两中心”建设。一方面,通过“大宗商品生态圈”建设搭建平台,引入各方赋能,服务产业企业;另一方面,通过“交易中心”和“价格信息中心”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大宗商品仓单、实货及衍生品等与大商所场内产品紧密结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及汇集期现货市场即期和远期成交价格的大宗商品价格信息中心。截至目前,已经组建了农产品、钢铁原燃料、能化等多个品种板块,招募了192家场外会员,并积极发动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银行、保险、仓储等场外市场核心服务机构为场外会员赋能。今年1—10月,大商所场外业务成交规模超过400亿元,场外市场开户企业超过700家。

[业务推广促场外市场与需求对接]

近年来,国内场内、场外市场均保持高速发展,产品丰富程度、标的覆盖范围都在进一步扩展。市场接受的场外衍生品的结构也从最基础的简单结构逐步升级。但就中国市场庞大的产业风险管理需求而言,场外市场提供的服务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与会嘉宾看来,期货交易所搭建场外平台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相关业务的推广不仅有利于培育场外市场服务商,激发市场稳健、良性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场外市场加快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首先,交易所场外衍生品平台类似在场外市场中引入中央清算服务,能够降低场外市场的信用风险,提高场外风险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交易所作为“五位一体”监管体系中与市场最近的一环和整个监管体系对整个场外衍生品监管体制中的前置端口,可以有效提高场外市场的透明度,进而降低场外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从规范发展的角度来看,交易所在场内市场运维中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控经验,具备良好的公信力。交易所场外平台的上线可以为企业利用场外工具提供一个可靠、可信的途径。而这些都有利于吸引更多产业主体参与,促使他们更多了解场外衍生工具,从而加强自身风控体系建设。同时,也会吸引更多风险管理公司、银行、券商等机构加入,共同助力产业服务。

其次,交易所构建场外平台,可以形成场内与场外联动的数据中心,能够帮助市场参与者及时识别、防范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有效降低、规避因交易信息不透明导致的违约风险,更好地满足市场参与者的风控需求。同时,如果未来交易所与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达成合作,那么场外衍生品交易参与方通过交易所的场外平台登记后就不必再向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进行报送,减轻了交易者多头报送的负担。这些都将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再次,随着交易所从场内延伸出发,逐步探索建立现货转期货的交易机制,未来场内、场外市场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有望解决期货市场标准化服务和产业企业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打通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交易所的金融基础设施作用。

最后,对于当前场外市场的服务商而言,交易所的场外市场建设为这些国内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对冲渠道、交易资源和资金渠道,有利于推动券商、风险管理公司相关业务的发展,也有利于引导银行运用国内价格为企业提供产品,深化各类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和服务实体的能力。例如,大商所的“一圈两中心”建设不仅为期货公司开拓产业客户提供了新渠道,而且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可以依托交易所提供的各项场外业务形成合力,为客户提供更加立体的风险管理、现货购销等服务,打造期货公司的产业综合服务能力。从郑商所的数据来看,目前在郑商所场外平台开户的风险管理公司共78家,占开户总数的83%。同时,风险管理公司参与的仓单交易成交58万吨,成交额达55亿元,基差贸易成交5000吨。

 
责任编辑: 孙亚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