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保险+期货”新前景,解码创新发展“方法论”。“保险+期货”已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优化完善“保险+期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第三次提及优化完善“保险+期货”,足以看出:如何进一步优化“保险+期货”业务运作模式和发展生态是眼下一道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8月17日,由期货日报、商丘市金融工作局、宁陵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期货助力乡村振兴暨“保险+期货”创新发展大会在河南宁陵成功召开。来自期货经营机构、保险公司、银行、产业企业等各方主体专家齐聚由新湖期货、人保财险商丘市分公司承办的“做乡村振兴的期货主力军”分会场,围绕期货市场助力乡村振兴、“保险+期货”模式在其中的作用、“保险+期货”模式在未来进化的方向等话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汇聚合力 振兴乡村
众所周知,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菜贱伤农”的事情时有发生。“农业兴则根底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提供保险服务,特别是如何帮助农民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为农民种植、养殖提供更为直接的保险保障,成为近年来期货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等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防风险再传递,“保险+期货”来接力。新湖瑞丰总经理助理廖翔云表示,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从实践看,农业风险主要来自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产量风险属于自然风险,相关的保险产品发展较早,也相对成熟。价格风险属于市场风险,由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引发,系统性较强。期货与保险的结合,中央有政策、地方有支持,可以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特长,让农户“种得安心,卖得放心”,凝聚合力惠及“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吴国桢表示,“保险+期货” 首先是一种价格保险,它是以期货价格作为保险价格的保险形式。若相较保单约定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动,例如生猪价格下跌或饲料成本上涨,农民将获得差价补偿。发展“保险+期货”有利于农产品领域管理农业风险、稳定农户收入,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振兴农业生产、推进现代化发展。
“在政策指引和支持之下,我国‘保险+期货’业务快速发展,在抵御农产品市场风险、增产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吴国桢在大会上表示,随着八年的试点推进,“保险+期货”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探索推出的支持“三农”发展、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保险+期货”正如春风化雨一般,默默地滋润着当地农民的心田。据中国期货业协会(下称中期协)发布的最新一期期货行业乡村振兴工作信息,截至2023年6月30日,期货经营机构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脱贫地区天然橡胶、玉米、大豆、鸡蛋、苹果、棉花、白糖等18个品种提供了价格保障,累计承保货值1346.04亿元。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中期协发布的数据足以说明“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方面渐渐走深走实。
不骄不躁 直面问题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阐明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为一时的成功陶醉。
虽然“保险+期货”发展迅速,但也有不可避免的“成长烦恼”。廖翔云表示,目前“保险+期货”模式中存在两个不匹配,一个是因期现基差存在导致的保障价格与农业经营主体期望管理的现货价格波动风险不完全匹配;另一个是保险周期和期权周期与参保主体的实际种植或养殖周期不完全匹配。
此外,她表示,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或缺失、尚未有针对“保险+期货”业务的开展指引、很多地方政府和参保主体依然很看重项目赔付率等问题,这些制度体系有待完善和认知程度不一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期货”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
吴国桢表示,“保险+期货”业务模式的推广与风险保障作用的发挥,逐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与相关财政政策补贴支持,但财政补贴资金因拨付流程等实际原因,无法做到当季拨付上季度补贴,会导致保费难以全额收齐。而保险公司在前端保费未收齐的情况下,将影响保险公司的权利金支付。“保险+期货”业务的开办,对保险业和期货业的专业化人才要求高,既要懂保险知识,又要懂期货知识,目前“知保险、懂期货”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专业能力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保险+期货”基本是以项目制的形式开展,辐射范围仍比较小,政府、保险机构、期货公司开展的宣传培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农户还难以充分了解有关政策和保障机制。
此外,多位与会人士在会场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也存在风险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特色农产品覆盖面低、区域发展差距等阻碍发展的问题。
建言献策 辅助破局
痛点催生新模式,创新引领新发展。对于如何加快破解“保险+期货”发展中的痛点和堵点,助力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多位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保险+期货”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
谈及优化“保险+期货”模式,廖翔云建议,农业经营主体覆盖面广,需合理确定“保险+期货”模式的主要需求群体;不断创新丰富模式,应用技术加持,为服务主体提供更全面的风险管理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制度和立法,制定业务开展手册或指引,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期货公司之间加强合作,通过联合开展项目提高项目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保费构成方面应逐渐向由政府主导转变,提高财政支持比例,纳入常态化补贴范畴,争取中央财政补贴;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的成熟度,扩大风险分散的市场空间;研究保险公司直接参与期货市场的可行性,促进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更好结合;尝试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险+期货”模式中,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有效链接参与各方主体。
围绕资金拨付、专业队伍建设、宣传普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吴国桢建议,期货端权利金的支付支持分期缴费,与保险端收取保费的进程保持同步。同时,保险端和期货端双方构建资金催收机制,政府财政补贴方,加快拨付流程的审批进度,共同加快项目资金的结算。行业“保险+期货”专业化人才储备培养,要加强专业培训交流,推动“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地方政府、保险业和期货业多方协同,进一步加强“保险+期货”宣传,依托多种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让广大农户充分了解农险政策及“保险+期货”等专业知识,掌握农业风险分散转移方法,确保宣传效果更深、更实、更广。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会后,期货日报记者收到多位与会人士的良好反馈。他们告诉记者,经过经验分享、智慧碰撞,激发了行业的发展思维,坚定了行业的发展信心。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保险+期货”必将开出更加艳丽的实践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创新之果。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