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为学子打开期货和衍生品领域的“一扇门”

2024-04-29 23:09:17   来源:   作者:吕双梅

编者按:一直以来,大商所高度重视期货人才培育,联合国内相关高校推出期货人才培育项目,倾力打造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特色品牌,助力实现期货教育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为期货业和实体产业输送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聚焦优秀毕业生与期货业结缘的故事、优秀教师项目研究的历程,以及“百校万才”工程项目中的优秀案例,本报推出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回顾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  种下“一颗期货的种子”

自2017年大商所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启动以来,大商所共与87所高校合作,面向2.7万余名学子开设了期货与衍生品课程,形成了“百校万才”的特色品牌。通过项目,不少优秀学子对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心里种下“一颗期货的种子”。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经过产教结合的培训,参加过“百校万才”工程项目的优秀学子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有不少人毕业后走上了与期货相关的工作岗位。那么,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项目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改变?他们对项目有什么评价?近日,记者采访多名曾参加过“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并由此顺利走上与期货相关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请他们一起谈谈与期货市场的故事。

“我有幸于2020年大三时第一次接触‘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当时我是以课程助理的身份参与衍生金融工具概论课程学习,这是大商所、华泰期货和暨南大学合作打造的一门品牌课程,我被课程的新颖模式和特别的内容所打动。这个项目为我打开了期货和衍生品领域的‘一扇门’,让我接触到最先进的金融知识。”毕业于暨南大学,目前任职于华泰期货的业务经理赵格格对期货日报记者说。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专家给同学们授课,我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兴趣也越来越浓,2021年我上大四那年正式选修了衍生金融工具概论这门课程,并且再次担任课程助理,还获得课程一等奖学金和华泰期货提供给我的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我决心投身衍生品领域,因此,一毕业就进入华泰期货并工作至今。在这两年的工作历程中,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也很荣幸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工作。”赵格格说,入职之后,她继续担任项目的课程助理,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缘分。

毕业于吉林大学,目前任职宏源期货投资经理的李冰雪同样在读大三时接触到“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大商所从北京邀请了期货公司的专家来校授课,那是我第一次脱离课本,实际接触到期货行业,讲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期货、期权和各种衍生品有了深刻了解,更对各种交易策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冰雪说。

“在项目中,我学习了期货的价格变动和交易,领悟了期权等衍生品在设计上的灵活,更明白了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如何通过套期保值功能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从而实现帮扶民生、服务实体企业发展。期货品种的双边涨跌交易、期权品种的非线性收益特点等,像烟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绽放,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期货行业,对各种标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于是,在2020年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进入期货行业发展,加入了宏源期货,工作至今已经有4年时间。”李冰雪介绍,目前,她在公司担任自有资金投资经理,对公司自有资金进行资产管理,在市场上优选金融标的进行投资。

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目前任职海通期货重庆营业部营销总监的陈剑告诉记者,他通过导师了解到大商所高校人才培训项目,通过项目学习、模拟培训、机构实践,获得了三等奖学金,这也让他对期货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期货的种子”,未来打算深耕衍生品这片沃土。

“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该项目通过众多案例给我们讲解了期货市场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如何助力企业更好地发展经营,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用好期货、期权衍生工具服务实体企业的种子’。正因为如此,在学校时,我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期货相关,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与期货和现货的研究有关。”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目前担任牧原食品有限公司生猪行情分析师的邬志军对记者表示。

此外,还有很多优秀毕业生因为参与“百校万才”工程项目,被期货的魅力所吸引,而从事与期货相关的工作。

2  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在‘百校万才’工程项目中所学的知识,是我进入行业的‘敲门砖’。通过‘百校万才’工程项目的培训,凭借在项目中学到的知识,在就业时我高分通过笔试。在面试阶段,丰富的期货知识储备和自信的状态,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毕业后顺利进入期货公司。”李冰雪说,时至今日,她仍经常和吉林大学当初负责项目的老师交流,探讨期货行业的大事小事,为母校提供更加实际的教学建议,也在校企之间进行灵活的人才沟通介绍。

在工作中,李冰雪运用在“百校万才”工程项目中所学到的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知识,研究期货价格涨跌,运用在项目中所学到的衍生品收益曲线特征,为现货企业设计低成本的套期保值方案。

同样,邬志军表示,他能顺利进入牧原食品有限公司,跟“百校万才”工程项目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密不可分。在面试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HR的问题大多聚焦他在“百校万才”工程项目中所学的期现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以及在项目中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工作后,在项目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我做生猪现货行情分析起了很大的作用。”邬志军说。

在赵格格看来,衍生金融工具概论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她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切实用到,为她开展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课程中,她学习了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基本原理、定价方法以及实际运用,作为一名客户经理,在日常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这些知识是基本功,因此,她很庆幸在她的职业生涯开展之前,有机会接触并学习这样一门课程,使她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另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为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参观企业,跟期货公司从业专家、各相关企业专家的学习,以及模拟交易等实践活动,她得以亲身体验期货市场的运作机制,了解交易规则和流程。这些经历使她在入职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更好地融入团队,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色。除此之外,课程还培养了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认识到了衍生品市场的运作机制和风险来源,让我对风险有了初步的了解。课程也鼓励我们参与模拟交易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锻炼了我的风险应对能力。另外,导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反复强调合规思维和风险意识,这些都让我对衍生品市场的风险保持敬畏之心。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风险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我也学会了如何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评估其效果。”赵格格说。

曾参加过“百校万才”工程项目的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黄钰珂,目前在某国有企业担任期权交易员,他于2020年参与了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金融衍生品理论与实务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来自业内的各位专家讲解了大宗商品供求关系的分析框架,套期保值、基差点价等业务操作模式,帮助我了解衍生品如何具体运用到实体产业之中,我切实地感知到金融工具为实体产业服务的意义。”黄钰珂说,这门课程也拓宽了他求职的眼界,除了金融机构之外,产业方也对专业的衍生产品人才有需求。

“借助之前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我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厘清公司业务运转的逻辑以及掌握更多全新的业务模式。我很感谢相关方组织的这门课程,让我能够立足衍生品,服务产业链。”黄钰珂说。

3  “百校万才”工程项目获得学子好评

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现任华创期货资产管理部交易员的毕宇曼认为,“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在产学研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紧密连接了高校的理论研究、企业的实际应用以及行业的创新需求,为期货和衍生品人才培育提供了凝聚多方力量的宝贵平台。“对我个人而言,该项目既提供了深入学习和实践期货和衍生品知识的机会,也提供了与实体产业和期货行业专家交流研讨的机会,原本理论化且陌生的市场变得富有实务应用性,使我能更直观地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趋势,从而更关注期货行业并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毕宇曼说。

“对高校学生而言,期货及衍生品知识更多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很少能有与实际相接触的机会。而‘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将期货衍生品知识从课堂带入到实践中,将学生视角开阔到产业实际中,科学高效地指引学生进行期货学习、项目探索与创新。同时,与企业一线的期货人士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期货的市场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极大地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研究分析能力。”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现任国投安信期货交易部交易员的覃少安称。

赵格格表示,“百校万才”工程项目是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目标,秉持这一理念进行的课程体系的设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课程不仅促进了学校与各金融和产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与发展。该项目是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进入金融市场的“领路人”,也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导师。

“对我个人而言,这门课程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激发了我对金融行业的兴趣,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式。”她说。

此外,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目前任职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项目主管的王志鹏表示,“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在培养风险管理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将投资者教育前置,使金融知识普及走进校园,打通了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输送通路,培养出更多风险管理人才。

在李冰雪看来,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及配套规则落地,期货市场对贯通期现货、场内外、境内外衍生品的专业化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目前“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已成为培养期货行业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大商所、国内高校和期货公司优势互补,通过“百校万才”工程项目,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学习平台,为金融行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支持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对于还在参与或即将参与“百校万才”工程项目的学生,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建议他们珍惜机会,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受访的多位优秀毕业生均对期货行业充满期待,认为期货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并表示,他们将深耕期货行业,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项目以“构建期货和衍生品行业产学研良性循环体系”为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相关课程不仅促进了高校与各金融和产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与发展。该项目是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既是学生进入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领路人”,又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南针”。

下一步,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将继续深化与各高校在产教融合、师生共建、学子交流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推动大商所、国内高校和期货公司持续发展、优势互补,深入青年人才心、激发青年人才志、引领青年人才行,为期货行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支持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马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