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南方米企陷入绝境 等待政策救赎

2013-06-21 09:54:14   来源:   作者:

  2013年的夏天对我国南方大米加工企业来说太过漫长,许多中小型米企都没能捱过这个夏天,纷纷停工放假,等待行情好转似乎遥遥无期。
  
  (一)米市低迷的原因
  
  2012年国内中晚稻丰收价格上涨无力
  
  中华粮网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中晚籼稻总产在10685万吨左右,比去年增加625万吨。而我国中晚籼稻仅2012年一年的供需结余量已经超过了700万吨,这也成为抑制稻谷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2012年我国进口大米价格低廉,越南5%破碎率大米入关后价格最高时期也仅在1.6元/斤上下,而国内普通中晚籼米价格最低也超过了1.8元/斤,在进口米的拖累下,国内籼稻米价格上涨无力。
  
  全面启动托市条件不足市场供应压力凸显
  
  2012年新季中晚稻上市价高开低走,湖南、江西、湖北等主要产区中晚稻收购价从最初的1.35元/斤一路下跌到1.25元/斤附近。由于农户出售水稻时水分、杂质等都不符合粮库收购要求,折合成国标三等粮后价格又刚好徘徊在1.25元/斤托市价的上部,除江西几个县市和安徽两个市启动了短暂的托市收购外,其余地区都不符合托市收购条件。而2012年我国籼米市场在进口米的冲击下已经显得有心无力,各个收购主体心态都十分谨慎。市场收购主体的缺失使得籼稻供应压力尤为明显。
  
  节后大米消费不振市场走货困难
  
  2013年春节的来临,应该算的上是一个短暂的利好因素,但中晚稻价格并没有因此出现上扬行情,除走货略有好转外,米价整体保持稳定。节后没有了集中消费需求,籼米市场从此一蹶不振。进入6月,南方天气已经十分炎热,贸易商的备货热情更加低迷,中晚稻米市场有价无市。市面上60-70%的米厂已经停工放假。
  
  进口米数量继续增加重金属污染又来袭
  
  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4月我国共进口大米30.08万吨,环比增加12.5%;1-4月共进口大米99万吨,同比增加84.7%,是去年全年进口量的43%左右。另外,据非官方统计,通过云南、广西边贸流入中国的东南亚大米也超过了50万吨。
  
  然而,湖南“镉大米”事件的发生和不断发酵令已经疲惫不堪的籼稻米市场雪上加霜。湖南一直是我国中晚稻的第一主产大省,其产量占据了全国中晚稻的17%以上,受重金属污染影响,湖南地区籼米走货基本停滞,主销区广东大米市场上已经很难觅得湖南米的踪影。一时间,关于我国大米的质量安全激起了民众的关注热情,使得籼米的走货更加困难。
  
  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缺失呼唤政策成唯一途径
  
  在我国供需基本面宽松和进口米的持续冲击下,我国南方中晚籼稻米市场已无还手之力,我国原粮收购价在托市政策的支撑下逐年上涨,“稻强米弱”格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内忧外患之下,籼稻米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缺失,只有国家政策才能挽救市场。
  
  (二)对市场主体的影响
  
  粮库轮换期来临原粮少人问津
  
  实际上,从5月份开始,全国各个粮库就都已经进入了轮换期,2011年以前的原粮已经可以出库,不过,由于市场清淡,消费疲软,粮库轮换并不理想;湖南米受“镉大米”事件影响无人问津;江西受杭州原粮拍卖影响,价格和质量不占优势,出库也比较少。
  
  企业库存较高经营风险不断增加
  
  据中华粮网调查,截止到6月中旬,南方中小型米企5000吨以下库存较为普遍,多已停工1-2月。有地区反映,许多小型米企已经开始着手转型,不再从事大米加工。还有一部分米企仍在等待机会。企业2012年收购的中晚稻成本至少在1.26-1.3元/斤,而现在农户手中的非标准三等粮出售价已经跌到了1.2-1.24元/斤。由于大米走货不利,原粮在企业手中成本一直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在同步上升。
  
  农户手中余粮待卖价格低利益受损
  
  6月初,中华粮网对江西、湖南地区的农户和企业进行了电话采访,其中,江西地区农户余粮水平至少在2成以上,湖南地区农户的余粮水平也在2-3成左右。2012年中晚稻上市后,农户对当时的收购价多有不满,持粮观望心态较重,结果原粮价格一跌再跌,截止到6月18日,湖南、江西中晚稻农户出售价已经在1.21-1.26元/斤,远低于农户的心理价位。而现在气温日渐升高,农户保管粮食条件有限,但价格又太低,农户只能等待和无奈。
  
  (三)对策
  
  可以说,我国南方中晚稻米市场已经处在历史低谷时期,长久的“政策市”此时也只能期待国家政策有所加强。要帮助中晚稻市场摆脱现在的局面,建议国家政策从收储2012年中晚稻和限制进口米两方面着手。其中,收储是最直接和最易实施的,而限制进口米只能从严格控制边贸、加强监管上入手,而这需要长期坚持的耐心。
  
  

 
责任编辑: 期货日报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