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
  •        距离首批期货公司完成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试点备案已有半年多时间,市场各方都非常关注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进展情况。尽管不远处矗立着一座“集场内 与场外风险管理于一身”的山峰,等着这些风险管理子公司去攀登,但在缺乏细则指引和相关配套制度的情况下,要到达这座山峰并不容易。
  •        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进展情况如何,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究竟都遇到了哪些问题?期货日报记者近期对已获试点资格的10家风险管理子公司进行了摸底调查,本报即日起刊发系列报道,希望报道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为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推进添一把力。
独家系列报道
子公司个性化服务需要OTC
  • 交易工具、结算平台、做市商——场外市场一个都不能少

    期货日报讯(记者 张利静)相对于期货交易所提供的标准化产品,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所提供的避险产品需要满足企业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业界普遍认为,要达到这种效果,建立成熟的场外(OTC)市场是最佳方式。那么,OTC市场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详细]

子公司业务开拓“忧中有喜”
  • 为企业“量体裁衣”中寻求双赢合作模式

    期货日报讯(记者 乔林生)想要在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上一试身手的赵文恒,顾不得盛夏高温难耐的天气,带着简单的行李,满怀希望奔赴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期货日报记者有幸与这位百安赛贸易有限公司(万达期货子公司)的业务经理同行,亲身参与了此次子公司业务的开拓之旅。[详细]

曲线试水新业务 吃力难讨“好”
  • 配套制度要跟进,政策扶持力度需加大

    期货日报讯(记者 崔利华)经营风险管理业务并涉及大宗商品贸易的新型公司,新环境下没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就是当前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最真实的写照。作为期货公司的一项创新业务,风险管理子公司肩负的使命就是基于期现货市场、场内外市场,设计出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需求的衍生产品,帮助这些企业管理好市场风险。[详细]

子公司业务推进遇到问题多
  • 注册地多在沪深,公司多为现货性质,业务处于初期阶段

    期货日报讯(记者 郭翔)了解现状是为了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恰恰是包括监管层、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在内的市场各方给“幼苗”补充“养分”的过程,到底是“浇水”还是“施肥”,这一切其实都要看风险管理子公司经营发展情况来决定。[详细]

天气预报
微博热议
2013年9月6日

这可以锻炼场外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对市场而言,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