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农产品期市活跃度大不如前

2013-09-24 07:06:45   来源:   作者:

“做了近20年小麦期货交易,现在却把握不准行情如何走了。”资深农产品期货投资者彭铭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尽管现在优质小麦供应偏紧为市场提供了炒作题材,但投资者入市热情并不高,市场活跃度依旧较低,当前小麦期市正在等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在2014年政策没有明朗之前,谁也不敢贸然入市”。

和小麦期货一样,近两年来,国内农产品期市很多以往交易非常活跃的品种如棉花、大豆、玉米、白糖等品种先后都不同程度“沉默”了,市场活跃度大不如前。比如棉花期货,在活跃期单个合约日交易量很轻松便突破200万手,如今,该品种的交易量大幅萎缩,单日几万手甚至不足一万手的情况也时常出现。

市场机制越来越弱化

从2006年开始,国家在小麦、玉米、早籼稻、棉花、白糖等农产品上相继实施了托市收购政策,使得这些农产品资源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了国家手中。

截至目前,国储棉的库存量800多万吨,是我国棉花年产量的一倍多,玉米、菜籽油等国家储量也十分庞大。特别是今年,国家制定的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比市场价格高200元/吨左右。敞开式的高价收储,让市场上可自由流通的资源越来越少,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只能通过各种方式依靠或接近政策实施主体,才有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如此一来,农产品市场的政策属性就越来越强,灵活的市场机制则日益弱化,众多粮油企业也就很少利用期货市场来管理生产经营风险。据记者了解,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因无法预判政策趋向而逐渐退出了有收储政策的一些农产品的期货市场。

河南濮阳粮油贸易商崔瑞兵回忆说,在没有实施收储政策时期和收储政策实施初期,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全球相关农业信息的反应非常迅速,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联动性较强,即使宏观层面任何细微变动也都能在农产品期货市场得到体现。如今,这样的市场反应和表现已不再那么强烈了。

农产品期市功能发挥受限

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要让这两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则需要一个自由、充满活力的现货市场作为基础。“可是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由国家制定,何时抛售、抛售底价也由国家制定,而农产品的上游和下游市场又是完全放开的。”山东省济宁市粮油贸易商王伟军说,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等农产品几乎全部通过小粮贩、收储企业交由国家,市场可供流通的资源很少,之后国家又按照顺价销售的方式向市场抛售,出库的农产品质量和时间没有保障,而下游产成品如面粉、大米、棉纱等市场又是完全自由放开的,这让农产品整个产业链很难有效对接。“中间收购与流通环节的政策化,割裂了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性。”

在王伟军看来,资源高度集中以后,市场就失去了活力,更别提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与此同时,各市场主体若不接近政策实施主体可能就没有业务做。因此,近年来,大多数农产品现货收购商、贸易商、仓储企业,甚至包括种子公司、种粮大户等都愿意跟着政策走,这反过来又强化了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使市场机制逐渐弱化。

在这种背景下,依托于现货市场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遇到了较大阻碍,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使得很多企业、投资者相继离开了这个市场。

若这样长期下去,农产品期现货市场可能会变为“一潭死水”。

 
责任编辑: 期货日报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