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抓好当前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等工作。
会议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夏粮、早稻面积增加,长势好于常年,实现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其他农产品生产也基本稳定。但农业发展仍面临较大困难,东北地区春涝较重,西北、西南等地区旱情尚未根本缓解;畜牧业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生猪价格下跌,牛羊肉供应偏紧,特别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使家禽业受损严重,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也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应对目前的农业生产形势,会议提出了多项措施。以便有效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未雨绸缪,防止农产品供求和价格大的波动,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会议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新届政府对于农业生产保持着高度的重视,研究的内容贴合市场具体情况。显示出新届领导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合理提高玉米最低收购价格。”短短几个字却透露出很多的信息。
回顾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提到“充分发挥价格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激励作用,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可以看出年初时,国家对于玉米的收储定位与稻谷、小麦不同,仍然是临时收储,即收储时间、是否启动收储、收购数量仍然是不确定的。通过粮食局的官方网站也可以看出,置顶的公告中只有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可见国家对于玉米收储的态度与小麦、稻谷还是有所差异,玉米临储收购的作用也更多的是基于市场的价格波动,不定期启动收储以达到稳定价格的目的。所以玉米的临储收购价格每年公布的时间也较晚,都是在新季玉米上市以后,才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公布。
而此次会议中,没有提及玉米临时收储价格,而是直接提出提高玉米最低收购价格,从说法上已经于稻谷、小麦一致,以政府文件一贯的严谨作风,我们可以猜测国家已经将玉米的收储提升到与稻谷、小麦一样的地位。也就是说以后玉米的收储也将成为常态。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公布时间比当年作物上市时间提前至少半年,那么可以预计,今年玉米最低收购价格的公布时间可能也会大幅提前。
通过中国玉米网近期完成的东北玉米播种期调研结果显示,正如此次会议中提出的情况,东北地区春涝较重,目前农民播种期普遍推迟10-15天。部分农民有改种黄豆和杂粮的计划。另外,去年玉米价格大幅下降,农资价格上涨,农民收入没有提高,甚至部分包地的农民投入与收入基本持平。在此情况下,今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结合今年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国家可能会在近期出台2013年玉米最低收购价格,并且价格大幅提高,以便激励农民完成今年的粮食播种,保证今年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如果玉米最低收购价格在近期出台,那么市场心态肯定要发生变化,政策对于市场价格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玉米现货价格将更加坚挺,期货价格尤其是远月价格上涨空间更大。
相关报道:收储期延长扭转基本面形势5月玉米筑底反弹
4月份受禽流感和产区农户集中上量影响,玉米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产销区玉米价格出现普遍快速下跌。需求低迷导致南北方港口库存居高不下,饲料企业和贸易商纷纷降低库存水平,市场中唯一利好因素便是临储托市收购量突破2000万吨关口。5月已至,虽然禽流感仍在抑制下游消费,但随着临储收购期延长一个月的消息传遍市场,基本面已悄然改变。预计5月将是消化库存和利空消息筑底反弹的一个月,其理由如下:
首先,临储收购推迟一个月,市场有效供给进一步缩减
截止4月25日东北临储累计收购2477万吨,其中黑龙江累计收购1224万吨,吉林727万吨,辽宁217万吨,内蒙309万吨。另据中国玉米网调研,自新粮食年度开始到4月末东北深加工收购量预计约700-900万吨,饲料需求预计约400-600万吨,北方港口散船和集装箱下海量以及铁路和汽运入关量预计约1900-2100万吨,而东北玉米总产量在7300万吨左右,故5月至9月这余下5个月玉米供给量仅剩1500-1800万吨(未考虑期初库存)。若临储在5月份再收走500万吨甚至更多,则市场流通量将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其中优质玉米(容重700以上,低霉变率)的有效供应量将进一步缩减。
第二,需求下降程度有限,饲企库存偏低存补库需求
虽然到5月初为止H7N9禽流感感染人数仍在增加,但因为已有26名康复出院案例、发布频率由每日改为每周,以及仍未发现人传人,预计5月份疫情的影响将逐渐减弱。虽然禽流感持续时间未知,但参照最严重的4月份时禽料和存栏的下降程度,初步预计玉米饲用消费量下降200-400万吨,这不及临储收购所减少的玉米供应量,即需求下降程度小于供给缩减程度,在不考虑临储拍卖的情况下,期末库存下降。
目前来看禽流感对下游养殖业的影响的确不容小觑,4月全国各地禽料销量预计下降20-50%,禽类存栏量缩减程度较大。但是,一方面,截止4月底大型饲料企业库存普遍在1-1.5个月,处于偏低水平;另一方面,存栏迅速下降正是为将来价格快速反弹埋下伏笔,而价格一旦大幅反弹又会刺激新一轮补栏热情,因此从短期看,饲企存在补库需求,这会帮助消耗产地余粮和港口库存;从中长期来看,一旦国内养殖业消费恢复,玉米饲用需求将增加,尤其是对优质玉米需求。
第三,国内外春播均延迟,玉米进入天气炒作期
正常年景玉米进入扬花授粉期时才进入天气市,而今年开局不利将使得市场对天气变化分外敏感。国内方面,4月22日起春播陆续展开,但因4月以来东北春涝低温和华北气温波动幅度较大,春播开局进度偏慢2-3%左右。监测显示,东北地区4月份降水量为正常值的96%,平均气温较正常偏低3-5℃,多地明水面积增加,内涝问题突出,春播条件不利,导致玉米播种较正常年景推迟7-10天,且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料下降。由于春播推迟,今年中熟、中早熟和早熟玉米品种播种数量应较往年增加,且为后期遇早霜等埋下隐患。美国玉米春播进度同样推迟,截止4月28日当周玉米播种率仅为5%,为自1984年来最慢,与去年良好开局形成强烈对比。5月上旬美国中西部依然有强降雨和降雪,几大主产区如爱荷华州、伊利诺斯河均在降雨范围内,这将进一步拖慢玉米播种进度,且若天气持续不理想,后期玉米改种大豆面积将增加。
第四,小麦托市价和玉米持仓成本对价格形成支撑
按照黑龙江三等玉米临储收购折干价2100元/吨简单推算持有至8月份北方平舱成本,即加上到港运费200-250元/吨、仓储费用40元/吨、20-30元/吨利润、40元北方港口平舱费,在北方港口8月理论成本至少在2400-2450元/吨。另外,今年小麦托市收购价已给出,按照玉米和小麦供需情况,7月份新小麦上市后玉米价格高于小麦概率较高。按照小麦(三等)托市收购价2240元/吨,加上产地至站台的短途运费、包装费、火运至广东的运杂费等,到广东成本不低于2500-2550元/吨,反推至北方港口平舱也在2400-2450元/吨之上。
综上所述,虽然禽流感影响较大且仍在持续,但产区粮源上量接近尾声,临储收购推迟至5月末进一步缩小市场有效供给,需求下降幅度不及供给减少程度,基本面已发生逆转,加之今年玉米播种开局不利,玉米价格易涨难跌。在小麦托市收购价和临储及贸易商持有成本的支撑下,预计后期北方港口平舱价至少上涨到2400-2450元/吨价位,而5月将是消化港口库存和产区余粮以及利空消息的一个月,在此预期下,5月是低位吸纳优质玉米的最佳时期。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