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宏观新闻>正文

上海国资整合第一枪打响

2013-12-12 10:25:05   来源:   作者:

上海国资整合第一枪打响,传闻已久的兰生集团、东浩集团合并终于成为现实。今日,经过一天停牌的兰生股份复牌并宣布了该事项。随着兰生集团并入东浩集团,外界亦赋予其旗下上市平台兰生股份更多期待。

兰生股份今日宣布,公司大股东兰生集团同东浩集团联合重组,上海市国资委将全部兰生集团权益划转至东浩,重组后集团将改名为“东浩兰生国际服务贸易集团”。这意味着数度引发关注的关于两者合并的绯闻终于成为现实。

同成立于1994年的兰生集团相比,东浩集团较为年轻。其注册资本为22亿元,前身为上海世博集团,2011年9月,完成了更名程序。尽管两大集团均有相当比重的贸易业务,不过,东浩集团业务范围还涵盖人力资源、会展、传播等等。集团之前负责建造了中国2010年世博会世博中心、主题馆两大永久性场馆和中国馆的前期建设,负责世博中心、主题馆在世博会期间的运营管理及世博会后主题馆的后续利用,在展览展示、人力资源、贸易物流等方面也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了大量服务,积累了丰富经验。世博会结束后,东浩集团投入了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内的国家会展项目的建设。2012年,东浩集团营业收入684亿元,实现净利润5亿元。

其实,早在2011年9月,兰生集团将与东浩集团合并重组的消息就已传出。而时隔1个月,东浩集团董事长戴柳即兼任兰生集团董事长。此后,兰生股份于2012年6月发布公告披露了戴柳出任兰生股份董事长的消息。目前,两大集团仅有的上市公司平台就是兰生股份。此次两大集团合并,无疑让人们对兰生股份有了更多期待。(上证)

 兰生牵手东浩揭开上海国资整合大幕

上海国资整合大幕正式拉开,兰生股份(600826)今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将与上海东浩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但具体方案仍未出台。公司股票于12月12日开市起复牌。

公告显示,兰生股份接到兰生集团相关通知:经上海市政府同意,东浩集团与兰生集团实施联合重组,上海市国资委将其所持有的兰生集团全部权益划转至东浩集团。重组后,东浩集团将更名为上海东浩兰生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兰生集团成立于1994年10月,经营业务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置业及其他产业(金融、生物医药等)。兰生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上海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是由上海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兰生股份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底,兰生集团持有兰生股份51.77%的股份。

据了解,东浩集团主要业务为人力资源服务和以会展为核心的会展、传播、贸易服务。其前身是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18日,世博集团是在上海东浩实业的基础上,由上海世博土控公司、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东方国际集团等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而成,2011年8月更名为东浩集团,注册资本现为22亿元。2012年,东浩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84亿元、净利润5亿元。

对于兰生集团与东浩集团重组的消息,市场早有传闻。2011年9月曾有媒体报道过此事,但后遭兰生股份否认。值得注意的是,东浩集团董事长与兰生集团董事长均为戴柳,戴柳还担任了兰生股份董事长一职。

自今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上海市国资新一轮改革明显提速。据悉,上海国资系统下周将召开改革会议,通报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方案。兰生集团与东浩集团在这一背景下宣布整合,意义重大。

兰生股份强调,东浩集团的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此次重组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上海市国资委,未发生变化。同事,兰生股份将密切关注事项进展情况,在获知相关信息后及时公告。(证券时报网)

上海国资商贸零售业新一轮改革

“现在一些实体商场变成了展示柜台,青年人试了衣服再去网上买。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上海应该如何面对?”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的“试衣间之问”,直指“十里洋场”传统百货零售业的现实困境。

面对网络购物风卷残云般地侵袭与替代,传统百货零售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2月11日,市场传闻多年的东浩集团与兰生集团合并一事终于成真,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国企分类监管的新思路,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商贸零售类公司必将面临着整合和转型,股权改革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或将成为突破点。(中国证券报)

  国资减持折射改革新路径

就在上海国资改革整体方案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时,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却已经频频行动。

12月11日晚间,兰生股份公告,接到控股股东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上海东浩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与兰生集团实施联合重组,上海市国资委将其所持有的兰生集团全部权益划转至东浩集团。重组后,东浩集团将更名为上海东浩兰生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东浩集团的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此次重组后,兰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仍为上海市国资委。

兰生股份为兰生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资料显示,经过三季度小量减持后,截至三季末,兰生集团持有兰生股份51.77%的股份。

在此之前,上海多家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已遭到国资减持。自9月1日以来,上海市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中,长江投资、外高桥、锦江投资、陆家嘴、兰生股份、申通地铁、上海医药等七家公司出现了重要股东减持的情况。

从股权变更的情况上看,上海国资对上市公司的减仓动作主要循着两条路径:其一是对于大股东持股较高的,在保证公司控制权的基础上降低仓位;其二是对于除了大股东持股以外还有其他国资背景小股东的,小股东先行出局。

外高桥、兰生股份、上海医药三家上市公司,均发生了大股东减持的状况,但其减持并未影响控股权。外高桥大股东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在减持了3000万股后,仍然控股近60%的股份;兰生股份大股东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在减持了282万股之后,持股依旧在50%以上。

长江投资、锦江投资、陆家嘴、申通地铁四家公司,则出现了国资背景小股东先出局减持的状况。以锦江投资为例,锦江国际(集团)和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两公司的子公司自9月2日至10月15日减持公司股份9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0%。

有业内人士指出,上海市国资改革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更多非公资本。这些国资股东的减持行为,或是为引入合作者铺路。

拥抱O2O势在必行

实体零售商的持续低迷与网络购物的持续升温,令“触网”成为实体零售商的必然选择。面对电商的冲击,传统的商贸零售商开始主动拥抱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借以体现自己在线下的优势,避免沦为电商线下的“试衣间”。

实体零售商目前的最大优势仍在线下,O2O模式成为融通线上线下资源的重要渠道。今年以来,各类零售行业、各种体量规模的实体零售商都在主动拥抱O2O,以实现自身转型,而O2O模式在商贸零售企业具体操作中又有其创新。

6月初,苏宁宣布线上线下产品同品同价,强调线上线下渠道在商品、服务、价格方面的融合,苏宁O2O模式全面运行。6月下旬,大润发宣布进军电商领域,其母公司高鑫零售公告称,在上海斥资1亿元成立电商公司“飞牛集达”,旗下电商平台“飞牛网”启动招商,大润发将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零售业务。9月,王府井多家主力门店上线各自门店的微信公共账号,尝试O2O模式。王府井管理层公开表示,将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建设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新型消费模式。10月,新世界百货与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财付通联合发布一款基于微信应用的虚拟预付卡“微乐付”,以微信为平台进一步探索O2O模式。

“双十一”期间,O2O模式得到各大实体零售商的尽情演绎。银泰百货率领旗下35个实体商场参加“双十一”,充当商品展示店,支持客户线下试衣、线上购买;徐汇商城“双十一”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提升网上销售人气。百联集团12月1日也宣布,旗下百联电商已举行供应商战略合作联盟会议,拟最大限度地将各自资源落实到线上线下,并启动“网订店取”、“店取电付”等O2O业务。

业内人士指出,从线上线下供应链融合的角度出发,具备网点布局密度和仓储配送环节优势的线下企业,有明显的先发优势。线上线下供应链的融合,将电商品类丰富度、订单密度、信息密度等,与实体门店网点布局、物流网络分布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两条供应链的优势互补。

还有分析师认为,O2O模式可以实现精准营销,提升本地生活服务业态效率,并强化核心地段商业物业价值。通过线上精准营销拓展客户群体,整合分散的消费需求,提升原本需求分散、消费频次和经营周转较慢的线下业态的单店产出,通过规模化创造更高的利润。

全渠道布局将成为未来商贸零售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深刻地改变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未来在智能终端普及与4G等移动网络逐步推广的前提下,附有移动支付功能的在线购物、移动购物等全渠道立体化零售模式将更有机会脱颖而出。

综观今年实体零售商在O2O业务上的动作,可以判断实体零售商借“触网”开展O2O业务实现转型的大趋势已经明确。实体零售商在线下部分的运作已经相对成熟,而线上平台的建立主要有自建网络平台和与电商合作两个基本路径。线上平台建立之后的具体运作,则是各大实体零售商企业文化、营销能力、渠道融通等的集中展现。

 兰生集团将并入东浩集团

兰生股份11日晚公告,于12月11日接到控股股东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东浩集团与兰生集团联合重组的通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上海东浩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与兰生集团实施联合重组,上海市国资委将其所持有的兰生集团全部权益划转至东浩集团。重组后,东浩集团将更名为上海东浩兰生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东浩集团的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此次重组后,兰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仍为上海市国资委,未发生变化。兰生股份股票于2013年12月12日开市起复牌。

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1月,是由上海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是上海市国有授权经营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上海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目前经营范围以文教体育用品、轻工产品、五金矿产品、医药保健品等进出口贸易为主。

东浩集团是由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更名而来,现在注册资本为22亿元人民币。世博集团成立于2004年2月,是在上海东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由上海世博土控公司、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东方国际集团等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而成,东浩集团的主要业务为人力资源服务和以会展为核心的会展、传播、贸易服务。世博会结束后,东浩集团投入了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内的国家会展项目的建设。2012年,东浩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84亿元、净利润5亿元。

业内人士还指出,东浩、兰生合并后新成立的集团不是简单的“1 1”,上海市对该集团寄予厚望,希望新的集团扩展新的业务领域。

 并购潮起多地吹响国资改革冲锋号

一场以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为主题的国资改革正在多个地方开锣上演,上海、安徽、深圳、重庆等地方国资改革路线图未来将陆续出台。在市场化大旗下,地方国资改革也带来了上市公司注资、重组的机遇。

树立改革“标杆”

目前,各地方正在加紧制定或完善当地的国资改革方案。有消息称,沪版国资改革方案即将公布,广东、重庆等地的国资市场化改革也已经起航。在各地改革目标中,产业升级与转型、国资证券化都成了重点。即将面世的沪版国资改革方案,则被业内视为各省市制定改革方案的“标杆”。

“如果说前一轮上海国资改革主要体现为大集团的主业定位和整体上市,那么新一轮的改革则是在分类监管基础上,将竞争类企业完全推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未来上海国资改革将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对符合国家战略目标的领域或者关键领域,将继续做大做强;不符合的则实行退出,优化布局。

国资股权激励措施也将进一步展开。业内人士表示,上海市国资委将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予以“放开”,允许某些情况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

早在2008年,上海便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推动上海国有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2012年,上海完成海通证券H股、华虹集团华虹计通创业板,以及上实集团上实环境新加坡主板上市。上柴股份等7家上市公司则通过非公开发行等方式,融资172.9亿元。在此带动下,2012年上海市国资证券化率已达到35.24%。

根据上海市国资委在今年年初制定的计划,2013年将继续推动企业集团将优质资产和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并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上海国资国企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资产整合提速

尽管各地国资改革的具体方案尚未出台,但是一些地方国企已经开始行动。数据显示,9月以来,两市已经超过30家国资上市公司发布停牌公告。国资改革所带来的上市公司资产并购频频出现。

以浦东金桥为例,公司已于12月5日起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市场普遍猜测或与国资改革有关。就在停牌前,公司董事会刚刚进行了董事更换,具有国资背景的黄国平被提名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议案通过股东大会审议后,现任董事长的张素心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

上海的国资地产整合在今年已有先例,今年年中时,金丰投资宣布停牌,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后被证实重组相关方为绿地集团。从公司最新披露的情况看,重组框架方案已初步达成,尚需重组相关方最终确认。通过借壳金丰投资,绿地集团将登陆A股。与此同时,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平台——中华企业则收购了大股东持有的上海房地(集团)有限公司60%股权。

深圳市国资委也在今年明确提出采取多种方式,提升上市公司市值和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资本运作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做大做强的推动力。目前,深圳能源已经完成了整体上市,农产品也在年初实施了定向增发。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各地国资整合方案出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资产整合、注资或增发的频率将有所提升,国资整合有望提升相关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 期货日报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