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银监局获授权发布《关于试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相关制度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覆盖了简化机构和高管准入实施细则、风险评估、检测报表制度这三方面。其中建议在自贸区初期,银行总行不要对试验区业务和试验区内分支机构下达单独的存贷比考核标准。
上海银监局副局长马立新解释,这是为了缓解区内分支机构的存贷比压力,因为区内融资来源更大,总行可能会对其设立一个相对较高的存贷比标准,造成其压力。另外,银监局也不会对区内分行设立单独标准,而是针对银行法人机构设立的75%存贷比指标。
据悉,《通知》包括一个正文和三个制度附件。正文阐述了银监会对试验区银行业的监管原则、思路和主要要求,并重点就试验区业务的风险评估、统计监测以及试验区内机构的监管安排、试验区银行业的功能布局及资源支持等给予了明确监管指引。
三个附件分别为三项针对试验区银行业的基础性监管制度,包括:《关于简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相关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的实施细则(试行)》、《自由贸易试验区业务风险评估指导意见(试行)》、《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测报表制度(试行)》。三项制度覆盖了银行业监管的事前、事中、事后环节,涉及机构、高管、业务等重要领域,构成了自贸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框架。
据银监局局长廖岷介绍,这次《通知》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监管理念上注重让权与市场,二是监管目标更加鼓励创新和风险平衡,三是监管方式方法向国际看齐,四是监管流程更加注重放权于基层。
简化事前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通知》针对试验区内机构予以了特别监管安排,简化事前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通知》明确,试验区内的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上海本地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在区内新设、变更、终止分行级以下(不含分行)分支机构的,无需报经上海银监局事先审批,实行事后报告制。但银行尚未在区内设立分行及以上管辖行的除外。此外,上述区内分行级以下分支机构的高管任职资格,亦无需报经监管部门事先审批,实行事后报告制。《通知》同时指出,监管部门将强化对试验区内机构的日常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强化行为监管,防止重大风险事件。
着重强调风险管控
《通知》着重强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在风险管控中的首要责任。要求经营试验区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针对试验区业务做好事前和持续的整体风险自我评估,确保相关风险管理流程和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相关机构应于正式开办试验区业务后10个工作日内,以及此后的每年3月底前,向监管部门提交相关风险自我评估报告。《通知》还要求,区内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交事后报告的准入事项材料时,应提供报告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签字、盖章或审查承诺函等,以确保落实对所报告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责任。监管部门仅就报告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核,并利用这些报告材料加强事中事后的跟踪和监管。
《通知》明确了试验区银行业特色监测报表体系制度安排。监管部门将按月监测分析试验区银行业运行状况。特色监测报表可为加强试验区银行业的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信息保障和支撑,便于监管部门及时调整、完善和创新相关风险监管和管理制度安排。
区内首家试点民营银行即将落地
另外,马立新还透露,首家试点民营银行即将落户自贸区。此前,均瑶和复星在都在申请成立自贸区内的民营银行,但目前只有1家获批,究竟花落何家,马立新对此表示暂时不能说明。
据介绍,自贸区内累计新设企业8770家,加上存量企业共计达到17000家。这些新设企业以贸易和服务类为主,分别占比58%和32%。目前正式获批经营的银行机构有30多家,设立了35家营业网点,包括11家中资银行分行,3家中资银行支行,20家外资支行,1家金融租赁子公司等。
离岸业务授权自贸区分行开办以来,80多家银行在试验区内客户业务关系,累计对区内客户各项贷款819.93亿元,各项存款为1309.33亿元,表外业务617亿元。试验区内银行机构总资产达到了1205.57亿元,占上海地区银行机构总资产1.19%,各项贷款659.54亿元,其中贸易融资占了9.81%,高于上海贸易融资平均水平。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