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期货营业部是否有价值,成为横亘在期货公司决策层面前的一个难题。
由于思路不同,各家期货公司得出的答案不尽相同。悲观者已开始减缓营业部的设置,甚至大范围地关闭了营业部;与此相反,认为仍有价值者,则选择了营业部的继续扩张。
在传统经纪业务逐渐沦为鸡肋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期货公司对营业部的功能应进行重新的定位。
首先,期货营业部服务的客户群体应由零售客户转向产业机构客户。与证券市场不同,期货市场实际上一个零和博弈的市场,由于高杠杆和高风险的特性,这个市场并不适合个人投资者的参与。
目前,除了金融期货实施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以外,商品期货还未实施相应的制度。由于开发产业客户周期长、见效慢,期货营业部将主要精力瞄准了个人客户,这就导致了大量不适合进行期货投资的个人投资者涌入了商品期货市场。而个人投资者就此成为了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亏损惨重。
期货的高风险属性,决定了期货市场必将是一个小众市场。因为小众,期货营业部的功能定位应明显区别于银行、券商的网点,不应以零售客户为主,而应该将目标客户锁定为产业和机构客户。
其次,期货营业部布局方面应更多地向产业集中地倾斜。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2月份,我国期货营业部共有1476家。从营业部布局看,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上海、郑州和大连交易所所在地的三个城市营业部数量分别达到了128家、74家和71家,三个城市营业部总和占比近20%。如果再加上深圳、北京和杭州,这个比例接近30%。
上述几个城市因为营业部过多,频频出现恶性竞争。在产业客户集中地,期货营业部的布局却较稀少。如我国天然橡胶和铜等产地的云南,整个省才有20家期货营业部。中国证监会一直倡导期货市场要服务国民经济,服务产业客户。践行该目标,期货营业部的布局必须改变,应该更多地设置到产业客户集中的地方。
此外,期货营业部要改变的是组织架构形式。通过架构的调整,减少成本支出。目前,期货公司需要推出轻型营业部,作为期货公司各个产品的销售终端,监管部门应该尽快放开期货轻型营业部设置的限制。
据笔者了解,在期货业还在纠结是开还是关闭营业部时,证券业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13年底,全国证券营业部共5785家,较2012年增加了522家。其中,增设的多是C类营业部,所谓C类营业部就是既不提供现场交易服务,也不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房设备,每家C类营业部的最低运营成本仅是每年20万元~30万元。
期货营业部被关闭的最主要原因是盈利困难,而这个和期货公司营业部的一些硬性要求有关。比如相关规定要求,“除营业部负责人外,营业部工作人员不得少于5人”,这条规定导致期货营业部人工成本就要在50万元以上。为了适应竞争,在营业部组织架构上,期货业应早日作出调整。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