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粮食涌入国库致仓容紧张 专家:托市制度应因地设计

2014-08-07 15:13:40   来源:   作者:

夏粮连续十一年增收,这本是好消息,但是,由于粮食收储的托市制度,导致农民更愿意把粮食卖给国库,中储粮的仓库仓容紧张,甚至“粮满为患”。

现在国库粮仓容量的紧张度,从传统产粮大省河南就可见一斑:河南的有效仓容为675亿斤,今年的粮食产量预计1100亿斤,也就是说,河南省国库的容量缺口至少有325亿斤。类似烦恼在湖北同样存在,湖北省粮食局副局长费仁平这段时间有些着急,他说,湖北国有粮仓库爆满了,仓容紧张,不久后秋粮上市很可能无处安放。

粮食托市的负面效应

粮食托市,被认为是国库粮仓紧张的重要原因。粮食托市,指的是国家出台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托住市场粮价不跌。2008年国际粮食价格暴跌,为稳定农业,国家实施临时收储,价格一般高于市场收购价,因此,农民更愿意卖粮给国库。不过,如今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比如说,粮库满仓带来的资金浪费。每斤粮食从入库到出库,中间产生收购补贴、保管费用、农发行贷款利息等,加起来成本2毛多,如此计算,河南省一年要花1350亿元。

另一个紧迫危机是粮价倒挂,小麦起实行托市制度后,收购价一路上涨。如今,进口小麦不过每斤一块一,而国内小麦每斤一块三。价格倒挂,影响最大的是下游企业。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介绍,去年国内大豆价格比进口大豆每吨高出540元,企业加工国产大豆越多,亏损就越多。

刘登高:原料都进了国库进了中储粮,原来主产区大大小小100多个企业,80%停产,倒闭50%以上。

托市价究竟惠及了谁?

下游企业拿不到低价原料,中储粮的仓库却“粮满为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马庆斌分析,主要原因是托市制度给一部分人带来寻租空间。

马庆斌:这个怪圈背后围绕粮食各个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国内种植成本不断上涨,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价,结果就是更多的粮食进了粮库而没有入市场。

记者注意到,每到粮食丰收,部分国库临近满仓,不愿敞开散收,就跟一些粮食经纪人定量收购,这些粮食经纪人相当于中介,以比托市价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购买,再卖给国库,赚取中间差价;还有一种情况是,国库收购人员与粮食经纪人合作,分赚中间差价。这意味着要托市价其实并没有真正惠农。

合理设计,该坚持的低价还要坚持

托市制度逼近天花板,是不是已经到了退出时机呢?马庆斌认为,是否要托市,应该分地区设计,部分粮食还应该坚持最低收购价:

马庆斌:未来的调整肯定不是简单退出,应该分地区分种类来设计。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的粮食种植区,短期内还应该坚持以最低收购价为主,逐步地过渡到目标的价格,补贴的这种方式。第二,我想对于小麦和大米这些口粮还应该是坚持最低收购价和目标价格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个安全数量红线以下和以上,采取不同的这种价格的补贴的方式。

 
责任编辑: 期货日报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