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强面弱”的格局已经持续了几年时间,国内面粉加工业虽然苦苦支撑,仍然难以为继。加工1吨小麦的利润平均不到20元,有些企业不得不减少产量,甚至停产。
在我国小麦生产连年丰收,货源充足的情况下,面粉加工企业如何突破重围?紧紧依靠科技是不二的选择。
依靠研发新产品增效益
在我国近万家面粉加工企业一万多条生产线中,仅有不到2%的生产线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或较先进的面粉生产设备,其它设备多为国产,或者是国产与进口拼装的设备。
特别是小机组设备,不具备基本的清理工艺和质量控制,其靠低投入、低质量所形成的低价位等迎合了一些食品、面食加工厂(点)的认可,迎合了众多只图便宜、不重质量的消费群体。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专用粉,根本无力生产。
要加大对老企业更新改造力度,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采用高效、低耗的新工艺、新设备,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目的。
依靠研发新产品增效益。面粉产品的同质化,是面粉加工行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我们面粉及其制品的市场是非常宏大的。面粉及其制品用途的多样性,决定了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到提高,对面制品的要求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对基础原料--面粉也提出了特定的质量要求,这为发展专用粉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开发小麦新产品,最为有效的途径,是面粉加工企业要广泛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按照市场
需要,不断研发出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功能面粉及其制品。
着重开发营养、健康、安全的食品。同时,适应食品、化工和医药行业的发展的需要,要注意开发小麦淀粉系列产品。
依靠副产品综合利用获效益。
小麦经过加工的副产品--次粉、小麦麸皮以及小麦胚,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充分开发和利用,就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小麦麸皮中戊聚糖的含量在20%左右,膳食纤维含量在40%左右,另含有15%左右的蛋白质和大约15%的淀粉。以麸皮为原料,制备戊聚糖,将其开发为面包添加剂,具有很好的前景。
依靠循环经济创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面粉加工行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大有可为,除了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外,运用大米加工的副产品--谷壳发电解决能源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面粉加工业是耗能比较大的行业,电能成本占了生产成本的不小比例。降低生产成本,在能源利用上做文章,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很好捷径。在此方面国内有些企业作的很好。湖北省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湖北三杰麦面集团公司的尝试值得推广。该公司在面粉加工厂内同时建设大米加工厂,运用大米加工的副产品———谷壳发电。
依靠人才提升企业效益。企业生存与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国面粉加工企业在经过国有国有企业改制、兼并、重组后,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
虽然近几年发展规模较大,但是人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正是由于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单一,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粮食局)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