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毅
期货日报网讯 10月31日,由期货日报发起并主办的“2014中国期货业领袖年会暨首届衍生品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盛装开幕。上海申毅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申毅在论坛发表演讲。
以下为文字实录:
申毅:我集中多说说我们切身相关的事,大家如果有问题的话随时问,我作为一个业内资深人士,有什么需要小心事,在座都是负责人,或者负责投资的机构,我说的事情比较具体一点,比较实用。这是我们团队的成员,是伦敦的同事,是我原来美国的同事,我们合作多年,30几岁挣够钱就退休了,今天被我叫过来,上个月到上海,为我们公司做一些期权交易的培训和团队的组建,负责跟海外的沟通。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事,按照一个规模来说,因为我们现在不知道,我们到底能够做多大,可以简单的讲,我们和美国和全球比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在整个资产管理的比例上来说,目前的成长空间,我们至少对冲基金行业或者私募基金行业,至少到1万亿,目前大概有2千多亿,上次证券基金协会在北京年会的时候,按照正式的统计是2千多亿,这个空间很大。很多期货公司的领导,还有业内人士比较,这个词已经用很久了,国内真正用这个词是2年的事,以前大家比较熟悉的事,是说地下的期货私募,还有一些管理帐户,还有期货工作室,从监管程度上不能成为阳光化的做法,阳光化的做法,这样的情况下,从最近2年开始有一个说法,很快变成一对多,变成一对多期货多管不单单是CTA的通道,变成跟信托一样的通道,可能在产品的投资地和灵活性来说有更大的空间。现在CTA国内正式开始有机构投资人,也开始往这儿投资。工行跟基金公司合作,CTA里面目前已经投了20多个亿,光大银行招商银行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个人觉得做大不能靠马路上拉一个人,到我们这边来说,50万100万都可以,这个行业是壮大的,最后CTA真正的配置,你让海外来看真正的配置其实还是几个标准,和非常有经验的业内专业人士,CTA目前在整个事业上来说,已经变成一个工认的资产配置的种类,以前我们说对冲基金一共有9个大类,9个大类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CTA,CTA行业跟其他8类的产品,相关性很低,其实中间在其他策略不成功的情况下他们往往有一些进来的表现。2008年其他8类统统都是负收益,除了CTA以外,CTA从08年金融危机以后,各个海外的专业机构对CTA的配置上升很快,造成一些巨无霸级的CTA。我们90年入行的,上1亿美金就是大的,上10亿美金数着手指头拜过来了,现在CTA变成主流的了,对我们也是一个鞭策。我们的目标往资产管理方向发展,我们目前主要做的就是市场中心类的收益产品。这些产品国内的特点,最大只有0.6,这个价格波动比国债的收益高很多,银行客户跟一些风险业务客户的欢迎和配置。我们作为一个风险感觉公司不可能只做市场中型的,慢慢往大型的发展,作为CTA也会成为我们一个大的配置方向。其实我本人工作的路径,其实我第一个工作,我是博士论文答辩结束,下午连夜开始是在一个资金池里面,当时很激动人心的时候,当时觉得心潮澎湃,CTA主要的工作也是成立一个CTA的基金,作为一个设计交易策略,跟期货行业源远流长。
其实我们多少年以来最关心的是风控,跟性格有关,也跟行业经营有关,大家问我,我这个人胆小如鼠,希望天天晚上睡的很好,不希望涨跌,对风控比较担心,我们担心的很多,世界上的突发事件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都很关心的。这是个人性格和产品特点决定的。其实业内二三十年,时间很长,这二三十年亲眼所见和有记载的各种各样的事例,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要长期能够稳定的发展,还有一个真正尽到对投资人管理的职责,其实分控是第一位,对国内投资人国内市场有一些小小看法。目前投资人主要还是追求业绩,每次排名都是以今年的业绩排名为首选,其他事情不考虑,业绩怎么产生的,策略是什么?将来能不能复制,这些大家都不关心。我认为这是不成熟的方向,希望改变有一些变化、改进,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目前有一些客户自己打电话问我们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反复提到对我们风控措施的赞赏。
我再强调一下,这个事情是最近发生的,所以把这个加在里面,银闰投资去年年终所有私募都排名在前,13年的时候有600%的收益,今年1月8号收益达到800%,公开帐户交易的,而不是单个多少年帐户挑出来的,我相信刘先生有期货交易的能力,或者是个人交易的才能,个人认为不是偶然的事情,以前也管理过帐户。10月23号,他一天的净值跌了23%,管理的个人帐户跌了60%以上,这对大家来说很惊讶,这样一个明星的基金经理,如此高收益的去年的冠军,到今年1月份的时候也是绝对的冠军,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惊讶之余想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会场里面人也知道,我重复一下到底发生什么事,刘先生对基本面比较了解,有一些策略,10月份有一个判断,当时石油化工都有跌,中间有一个小品种没有跌,他准备战略性的做法,当时的计划先打一枪就跑的,先把单子封死,结果被人家拉到涨停,自己补了一次仓,把帐户所有仓位平掉,然后继续追仓,同一个产品再下单,到收盘的时候这个结果有点悲崔,因为他很多产品是结构化产品,刘先生说了个人资产已经损失殆尽了,要钱肯定没有,他说以前也跌到0.6,继续反击都翻了身,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可以的,如果某一个个人我相信你可以的,但是对于产品来说没有一个信托公司,没有一个基金公司敢答应你6毛继续交易。这个事情刚刚发生,中间提出来一下,我担心这样的事件发生,中间有很多原因,中间有很多技术的细节,中间分控上有一些漏洞的,在程序上也是一些漏洞的,我很大的担心这个事件继续发酵,影响了整个CTA的行业,甚至影响了整个私募基金发展的行业,在中国这种例子是发生的,有一个小例子变成一个群众的案例,然后变成一个行业的灾难,目前怎么解决不知道,以后的投资人投资的时候问一问,你们追逐的基金明星私募的冠军,他的收益怎么来的,他交易能力怎么样?策略能力怎么样?控制风险能力怎么样?再深一层看这些人性格怎么样?这些人性格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这里有一个群,几乎全部都是各种各样的私募基金的经理。关于这个事情有非常热烈的讨论,我很惊讶的发现在我们这个群里面很多还是公募基金的经理,很大一批人认为这个做法合适的,认为刘先生全场搏杀这个事情,第一个可以接受的。第二是应该采取的操作方式,这句话当时很担心的,认为中国要发财,不博不行,这个事情我很担心,一个是心态上有问题的。第二个我有一些悲哀,悲哀什么呢?为什么这些基金经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不博的话自己的基金做不大的。这里面我看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自己切身的经验,还有一方面是跟其他同行的交流。上个星期跟国内排前50的私募经理聊这个事,基金怎么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他说你不接地气,在中国要发展,募集完毕以后,要么亏20%,要么挣20%,你这样慢慢一个月0.5的,赎回最快,这是中国目前的现实。投资人的心态也是这个行业发展的问题,尽管是发展的盛宴,能不能延续,投资经理本身的道德风险很大,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其实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是一个免费的看涨期权,有没有想过涨100%,基金经理拿20%,跌下去的时候基金经理完全不管的,对于基金经理有一个内在动力搏杀,拿客户的钱投机赌博,成功了得益,失败了没有风险,怎么进行行业的教育和行业的规范,这是我期待的事,当然我也管不了这个事。
说一下可喜的局面,13年的时候招商银行总行3个产品连发的。我们怎么能够把这个行业培育好,怎么服务好这些投资人的需求,不要单纯宣传今年30%、50%的收益,这是很重要的部分,这样才能做到长久。
第二个我不提名字了,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去年我们发这个产品的时候他们大概只有1个亿,3个产品1个亿,今年半年之内40个亿已经落户了,据我所知他们上个星期,现在是60个亿的规模了,国内对于量化对冲内有衍生品,只要你有收益,而且他们的宣传手法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们具体不说了,自己不是CTA出身,也不是做交易出身,国内的从业人员,海外有一些从业人员笼一起,市场宣传的很好,1年2年不到有10个亿,前两个星期3小时销3个亿。
从财富传承上来说,当然一方面你认为中国大牛市来了,有一些决定性的产品远远超过我们的产品预期,信托行业今年大概10亿到帐,如果10亿到帐,这些钱不会投入矿产的信托。中间只要有10%转入我们的行业,将会是一个月式的发展。
个人只是简单大方面的说了一下。我们的做法可能比较保守一些,跟海外投资人比较多,跟海外的沟通比较多,说一下他们比较关心的事,在海外的基金要拿到大型机构的钱,一般是需要3年的投资机构,除非你是做高品的,一年就可以,平时一般要3年,这个要求对于国内的基金经理有点高,但是我觉得适当放宽,国内是拿到3个月,然后再做年化,然后直接往前滚动。在另外一个城市有一个CTA的基金洽谈会,当时有一个人说拿出来了,我们当时以为是一个玩笑,有意思的时候当时就签了3个,从5万变成5个亿。
还有一个分控措施很重要,一个是内控,还有一个是外控,目前主要就是外控,可能技术能力也有待发展,这部分是需要的,在分控方面。
还有就是策略方面,在历史上大的,甚至飞天鹅事件,甚至大的冲击,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一些事情,在国内目前的很大一部分所谓量化对冲,都是有杠杆的,1:1到9不到,风险很大,怎么控制这个事,避免对行业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很重要。
道德风险的事就是看人品,一年之内好业绩,10年以上靠人品。
我为什么提一下这个事,这个事就是刚才说的,前面做了分控调演研,你真正投资的时候作为一机构,选择不同基金经理的时候,希望相关系数要低,如果相关系数很高不如选择一个人,这个表拿出来是什么原因,我们在最近几年时间里面协助扶了一些私募基金,现在他们都做到了,几个亿的规模,刚开始给他们500万2千万,我们给他们说好,其实我们不需要知道你的具体策略,你把具体框架告诉我们,交易性比较强,他们一般要组合的名单告诉我们,我们有对应的交易员跟他们交易的,有一个要求的。我们对他们有一个记录,我们把这些记录拿出来看一下,也可以看到这些策略相互之间关联系数比较高,最高的策略3、4,关联系数0.97,策略1为什么低,因为策1的持票很少,不是行业中心的策略,下面几个其实类似行业中心的,持票很少,持票30支不到,20几支,相关性很低,0.78其实已经很高,策略3、4,0.7,其实这两个选择哪个都一样,这两个是独立做出来的分散的,中间的差别,我根本不用看那个组合,我看看指数就知道了,这个里面相关系数低,我们在扶持,或者说孵化他们的时候,我们也要求他们把历史记录交给我们,不断的跟踪相关系数有没有变化,如果相关系数变化说明他们策略在变化,我们尽管不要求他们告诉我们策略,有重大变化的时候告诉我们,你走了以后,留5年10年时间,万一证监会要查,我这边留5年,你所有文件我都存档。但是我对他们的要求是这样的,你改变策略方向或者有重大策略变化的时候告诉我们,我们对他们是时时跟踪的。
这个图你看一下,为什么我刚才说这些策略本身它们交易,我们服务市场中性的时候,当天不用看组合的进值,根据历史的测算,这个不是我们自己旗下的策略,是国内比较有名的几个大的量化基金,量化基金的进值最后跑出来的数字这个数字你看一下,它真正最高的相关系数是中正500跟沪深300的超额收益。这个策略简单到你什么也不用想,做一些策略不如直接买沪深300,或者你认购基金或者买一些最大的指数,买完以后,其实你收益东不好还超过这个,不用交管理费,不用交20%的提成。说明什么?说明国内主流的阿尔法产品,那些超过收益都是有中正和沪深跑出来的,你这两天如果去看,现在市场上几乎所有的阿尔法产品都是回测(音),这种情况下看你怎么做,如果我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放空沪深300,用了中正500,我上个月跟人聊这个事,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跟我们合作也是觉得比较信赖,就聊起今年这个发展的事,指数怎么比相关系数高,我就和他说了一下,他觉得不对,空的大盘多的中盘,认为这是另外一个极端的看法,对比较稳健的投资人,在国内大家认为这个事情完全正常,这就是收益的来源。有一个中间的地带,在主流的量化之间,市值风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数,一般大的海外基金要求你市值变成一个中性,在国内大家反反复复干这个事,去年年终到今年的年终全是创业板,关键你有没有能力发生转换?这个能力是基金经理的问题,更重要的你作为一个投资人已经投进去,已经经历很多收益了,什么情况下你能够保住你的收益,什么情况下这种策略可能崩盘,大家觉得崩盘不可能的。我举一个例子,我在不同场合提起过这个事情,昨天我们还在提这个事情,在市场中心这个大类里面,刚才说对冲基金9个大类,市场中心发生过一个重大灾难,行业以外的人完全不知道,美国指数没有波动,日本指数没有波动,欧洲的重要指数没有波动,波动的是内在的票。发生了什么事,2007年8月的时候,前面9个交易日,市场上大的基金最多亏掉60%,9天,少了三四十,20就平仓清盘了,这个事情我们回过头来看,AKR的老板,是高盛的CEO出去做的,9天亏了40几。当时据说用了骂娘的话,电话挂掉以后,他认为市场机会到了,叫所有投资人,叫他们加仓,对他们信心比较大,钱比较多,晚上就收到几十亿美金的最佳投资,到8月底时候基金钱亏掉的全部赚回来,还多了一部分,8月份是挣钱的,这样大波动下在纽约有好几个,30%亏几天就关掉了,为什么发生这个事情,因为这个事情对整个金融系统,对整个市场没有发生大的冲击,没有人说市场银行波动,市场波动,关心这个事情的比较少。但是我们细分行业大家去想去猜,当时完全不考虑的,按照所有的多因子模型,量化子模型,在日本市场一天的因子波动,第一天12个,第二天19个,第三天是20个,在数学上不可能发生的事。在美国也是12、13、15的指标。当时作为市场中心你是价值成长因也好,你是风格因子也好全部死光,我们9天爆发了30%。
回过头来想,我有我自己的猜想,大家做的事情是类似的,模型类似的,选择的优质股票也是类似的,选择了那些票以后大家持仓很类似,不管大盘中盘小盘,7月底有一个欧洲银行,有一个部门,不是因为亏钱,是因为外币交易换人以后,把整个部门清盘了,部门之间有一部分仓位,当时就清盘了,清盘的时候不大计损失,不计时间,清完盘引起一些基金的分控,然后继续清盘,滚雪球一样,要平仓,那个钱不是滴血了,高盛的仓位是什么?什么仓位都有,26类策略几万亿美元的资产,跟中国的外管局的规模可以比的,平仓减仓的时候,当时在外汇有一个币种,持有的量,相当于那个国家央行的量,交易对手,一边是高盛,一个国家加上那几个国家的,当时第一个电话就是人家报价,他觉得太离谱,他们没有交易。市场没有交易过,弄50个BP,第三个交易80个BP,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移动了1%点几,高盛打了三个电话,肯定要平仓,大风险会不会发生?什么时候发生,我们这个行业必定要发生的,怎么发生我不知道,但是肯定要发生的,我有几个想法。一个是票类,一个估值票类,一个是其他类,目前没有到这个时间,但是总有一天会发生这个事情,我觉得最重要跟大家沟通好,这个事情要发生好有预兆。我反复的提这个事,如果你从市场上去看,去选阿尔法产品,我有多少产品,去问他一下,你投资前先问一下他,这个产品能不能跑赢中证500,跟他们相关性比较低,有些银行比较喜欢,一方面拿我们当固定的配置,另一方面就是配一些相关系数的。
这个行业说完吓人的话以后,这个事情一定明天发生,可能5年以后10年以后发生,说一个正能量,美好的展望。其实我对这个行业的展望非常正面的,大家经常听到发牢骚,我是属于期望很高,所以很失望。在中国市场里面机会很多,中国市场有中国市场的特点,成本高,流动性不好,可以说出一大堆问题,问题越多,机会越多,各位聪明人士抓住机会才能发财。
第二是衍生品,中国衍生品不多的,我们说期权说很长时间,开始说1月,后来说3月,后来说5月,后来说明年年中了,但是据我们最近听说,期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用手指头可以掰出日子,期权对市场的估值方法和市场交易方法是重大的改变,对投资人风险管理各方面来说都是重大的举措,我们很期望,作为交易者,作为投资我们多了一个获益的机会。我们其实某种意义来说是一个卖保险的,将来期权出来,我们就卖保险,我想办法收一个辛苦费,卖保险。
我对对沪港通还是有信心的,是一个锦上添花的,真正的本质是把内外资本市场打通,是把人民币资本帐户的兑换变相的半开放,把人民币国际化重大的举措,这个事情可以提一提,沪港通本身的意义远远超过某些人对香港制度的考虑游行等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些事情都不应该成为沪港通推出的障碍。个人考虑不同,从业者考虑是这样子,我相信这个沪港通不是不来,只是时机未到的。沪港通本身出来以后,第一个海外资金能够进入国外市场,对我们行业发展是重大的飞跃。为什么呢?海外投资第一个就是钱多,我们1千万人民币对于他们来说是大户,对于他们来说100万美元不能见人的。他们很稳定的,而且他们了解你以后是长期持有者,不会对基金行业造成很大影响。如果有能力做事很重要,国内基金到海外做成跨境的部分,在期货里面做的很多,现在跨境套利很多,将来可能更大范围做这个事情,这些方面都是我很期望的,目前跟我们接触的基金,跟我们一起做跨境的基金,不是一个亿两个亿的说法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对这个行业的发展非常的看好,具体怎么把握好这个机会,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抓住场里面的老总,赶紧开户。
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