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部分风险管理公司现货市场“栽跟头”

2015-02-02 05:47:00   来源:   作者:

风控机制不够完善,从业人员不够专业

要想在暗流涌动的现货市场平稳游弋,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还需要多做功课,练好“水性”。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去年新麦上市季节,一家注册于上海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与一家粮食收储企业合作,进行了大量的小麦期现结合操作。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家风险管理公司在利用强麦期货做套保的同时,现货端收购的却是普通小麦,后来在普通小麦下跌的情况下,公司蒙受了数百万元损失。

据了解,出现这样的窘况,竟是由于上述风险管理公司派去监管小麦收购的工作人员不了解小麦品种、品质等基本知识,盲目听从合作伙伴的安排。

“去年新麦上市以来,国内普通小麦和优质小麦价格分化十分严重,其中优质小麦收购价格从2600元/吨涨到了3100元/吨。”河南地区小麦贸易商姬洪涛对记者说,如果上述风险管理公司当时收购的是优质小麦,那么在优质小麦价格上涨后,必然会取得良好收益。

现货市场“门道”多多,风险管理公司如果不够内行,专业人员不到位就贸然入市,难免上当受骗。

除了上述案例外,记者了解到,另有一些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也出现了经营风险,个别公司在非标品质押、期货仓单质押以及套保等业务上损失较大。

综合记者已掌握的案例分析,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业务合作方提供的非标质押商品以次充好,使风险管理公司面临保值不充分的风险。

二是合作伙伴做假欺骗,提供的现货购销合同、质押品等根本不存在,风险管理公司又没有详细核实。

三是业务合作方提供假担保、假手续,使风险管理公司上当。

四是风险管理公司业务监管不到位,过分相信第三方担保的能力,导致质押品被转让、转卖等。早在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开展业务以前,现货市场就曾出现过类似风险。总部设在北京的一家跨国粮商存放在一家粮库的玉米被粮库重复质押,直至相关银行找到这家跨国粮商了解情况,问题才被发现。

五是风险管理公司可能存在“内鬼”,在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内外勾结很容易使公司遭受损失。

目前,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等方面,开展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业务,相关从业人员必需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因此充分的培训必不可少。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好风险控制制度,使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 期货日报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