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全面打造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 “安全网”

2015-11-09 08:51:23   来源:   作者:

场内、 场外联动, 银行、 保险加盟

场内场外联动,做农产品市场的“保护神”

  “目前,无论是自然风险还是质量安全风险,归根到底都要体现在市场风险上,表现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收益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在7日举行的第四届风险管理与农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解决当前农业市场风险的策略目标就是总量基本平衡,市场波动可控,保护农民利益,让农民收入稳定,促进生产发展。

众所周知,由于自然风险对农作物的影响,粮、棉、油、糖等价格波动比较大,价格风险增大也造成了农民的增产增收难。粮食安全不单是农民和涉农企业的事,贸易商和下游的需求者也需要较好的风险管理。

“眼下,农业供应链的全面价格风险管理迫在眉睫,而金融衍生品在农产品市场中起着价格预警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光大期货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王红英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尽管期货已成为农产品市场中必不可少的避险利器,但农产品由于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较难标准化,国内的部分上市农产品期货交易并不理想。“在场内市场不足以覆盖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前提下,我国急需场外市场的运营模式来弥补风险管理工具过于单一的现状。”

在全球的衍生品市场中,期权是一个基础性的风险管理工具,目前全球上市交易的农产品期权已经有60多种,作为一种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开展农产品期权交易,对建设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场外市场交易更加灵活,相当于在生产经营中出现价格风险敞口时为企业买了份价格‘保险’。”浙江永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胜喜说,作为期权买方,客户只需要支付一个固定的费用可以获得一份保险,不会再出现更多的支出。相比期货而言,期权买方在避免了一个方向亏损的同时,还保留了另一个方向获利的可能。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政府补贴和保险机构的“类期权”模式成为主流,还有基于基差的价格互换模式以及期货经营机构的“期货对冲”等模式。而在国内,农产品期权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目前只限于与个别涉农企业的单体业务,未形成规模化的商业模式。

“现有的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类似于“期权”买卖模式,通常是通过收取保险权利金来获得风险收入,再利用期货市场价格进行对冲。”王红英介绍。

保险与银行融入农产品风险管理“大集体”

  农业的发展是与风险相伴随的,只讲发展不讲风险,在现代金融市场环境下寸步难行。值得一提的是,在强化农产品风险管理,发展场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过程中,银行和保险公司也纷纷加入了这个“大集体”。

“在当前我国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农业保险成为了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智勇认为,农业保险是支持农业发展的绿箱政策,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做好天气灾害理赔工作,发挥保险损失补偿功能,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据了解,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探索保险助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期货市场则凭借其特有的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功能,在价格风险管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今年8月,我公司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共同启动了农产品+保险+期货的试点,发挥了价格保险的纽带作用,实现了与期货市场的对接。” 林智勇表示,这一试点是保险与期货联手推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护广大农业生产者利益的重要尝试,是显著提升农业保险风险保障能力、加快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一大创新。

目前,中国粮价仍由政府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决定,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基于‘保险+期货’模式的价格保险改变了原有的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方式和国家对农产品的补贴方式,通过期货市场承接了农产品价格风险,有效弥补了传统价格保险没有风险转移机制的缺陷。”华安期货分析师李莉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当然,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市场保险方式创新的同时,离不开资金力量的支持。作为我们国家唯一的农业政策性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工具,在金融服务方式创新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了解,除了封闭运行、年度结零、定单收购、仓单融资、产销对接、信息服务之外,农发行服务农业的方式还包括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我行粮棉油的贷款客户形成了一个大量的库存,他们面临着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企业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延伸到银行。”农发行客户二部副总经理栗华田坦言,去年以来农发行在郑商所、大商所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期货交易保证金存管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套期保值,防范了风险。

对于服务的创新,刘胜喜感慨道,银行和保险进入期货市场以后,农民可以获得“双保险”,价格风险就能够锁定,银行就可以顺利把钱放出去。“这里面既有‘天气’保险,又有‘价格’保险,农民拿了钱投入种地,其他的不用担心。风险管理公司也可通过与保险公司、银行对接,保证农民避免价格的大幅波动。”

  探索新路径、创新服务模式任重而道远

  作为致力于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期货交易所之一,郑商所长期以来不断地探索和推广期货服务农业的模式。其中,定单+期权成为服务订单农业的新模式。

“订单与期权捆绑后,在市场上可以把定单通过期权保值。”郑商所期货衍生品部助理总监刘少华介绍,郑商所除了场内期权的研究外,最近还在研究和探索场外期权。“一是通过支持期货公司和风险管理公司为农户和定单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便利化的风险服务;二是与农保公司合作,利用期货产品和未来将要上市的其他衍生产品开发价格保险,服务农户的风险管理需要。” 刘少华说。

虽然期权是一个风险管理的工具,但据了解,当前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太小,对冲工具缺失,衍生品市场产品不丰富造成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如场外期权产品不能通过相应的场内期权来对冲,只能通过期货来复制期权对冲风险,这样虽然可以达到相应的目的,但还是存在诸多技术上和操作上的风险。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会上强调,在农产品期权的合约设计和规则制定过程当中,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广大农户和涉农主体提供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服务,防止过度投机行为。“理性的投资者是农产品期权平稳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我们希望期货交易所和期货中介机构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使涉农组织和农户充分了解期权的运行特点和风险,能够运用好这一新型的工具。”姚刚说。

有与会人士认为,在农产品市场中,银行为农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保险又提供了成本保障,其都是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面对银行、保险与场内、场外衍生品市场构建的‘安全网’,企业要熟悉金融产品特性和交易规则,建立完善的风控体制,目标明确,量力而行,坚持套保,杜绝赌博。”

“农发行在做好农业经营企业信贷服务的基础上,将加大与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的沟通合作,为企业利用新型工具防控风险创造良好的条件。” 栗华田说。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 李靖琴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