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2015年期市盘点系列报道之四
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进一步推动着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这一年,无论是期货交易所,还是期货经营机构,都在为“引进来”、“走出去”做着积极努力。
时代背景支持期市双向开放
随着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经济将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之中,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也将快速推进,期货市场自然需要跟上开放的步伐。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新“国九条”也明确提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提升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扩大资本市场开放。这些都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在第11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表示,正在推进的期货立法更加重视统筹国内、国际期货市场,维护开放型的经济体制。
尹中卿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于全球首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期货市场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境外投资者,在全球市场缺乏相应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已经成为许多大宗商品全球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但还普遍缺乏定价权,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对外开放则是提高我国期货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期货市场在全球竞争中有很大的机会。”NEO Market总裁&联席CEO罗伯特·科林斯表示,中国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期货市场,就要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如果市场仅面向本土是不健康的,只有把目光放远了,才能建立一个强大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对外开放,最大成果当数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成立。这是我国现有政策框架下最大的突破,也是我国首个面向全球投资者的衍生品交易市场。该中心首推的原油期货是我国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目前,原油期货合约及相关业务规则基本明确,相关配套政策也已出齐,推出指日可待。
战略部署需要期交所国际化
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2015年,国内四家期交所做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上期所表示,将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自贸区的有利条件,争取进一步将外汇、海关、税收等方面取得的政策推广到整个商品衍生品市场;进一步研究境外投资者的进入路径及其配套的交易、结算、交割体系,广泛吸引境内外投资者参与;进一步扩大保税交割试点范围,研究将保税交割仓库业务逐步扩展到亚太和欧美等地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融合,通过信息的良性互动,形成并促进“中国价格”的广泛传播和普遍使用,增强我国商品衍生品价格在国际贸易定价体系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郑商所选择将PTA作为引入境外交易者的试点品种,推动该品种国际化。据了解,目前郑商所正在就相关规则制度进行研究论证和意见征询。在PTA期货上引入境外投资者,无疑将推动国内相关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行业扩大贸易往来。
大商所正在有序推进铁矿石期货市场国际化。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商所一直重视研究矿石期货市场国际化问题,并为此做了充分准备。铁矿石期货运行两年多来,有5000多个国内法人客户参与交易,市场运作比较成熟,也为该品种国际化打下了基础。
2015年5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就共同建设离岸人民币金融工具交易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作为该平台的运营机构。该合资公司定名为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欧所)。11月18日,中欧所开业运营,首批人民币计价产品上线,已在德交所挂牌的12只中国市场相关ETF及180多只人民币债券也一并转移至中欧所的交易平台。
在中金所总经理胡政看来,金融衍生产品的国际化应本着稳妥、有序的态度推进,以更好地、更有效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经济总量已排全球第二,人民币国际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的需求比较强烈。中金所一直在积极研究推出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应用、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方面的金融衍生工具。”胡政表示,过去一年多,中金所深入到中国对外经济联系较多的企业中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的衍生产品会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更加精细化、精准化,首要任务是把在岸汇率衍生产品市场有序发展起来,同时还要保持场内衍生品市场与OTC衍生品市场协调发展,我们也在试图找一些合适的方法推出外汇类的衍生产品”。
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和监管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如何更好地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可借力自贸区、香港离岸金融市场方面的政策优势,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逐步实现。
首先,借助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优势,把境内期交所及衍生产品推出去,打造开放的期货及衍生品交易平台。鼓励境内期交所到香港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交易品种,以人民币计价进行异地挂牌交易,吸引全球投资者参与。
其次,借助国内四大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探索建立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满足境内需求的规则体系,既充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交易和风险管理需求,又能做到开放策略的风险可控。
再次,配合“一带一路”战略,以现货企业需求为导向,在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交割仓库,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新技术,创新物流和供应链方式,降低仓储物流成本。
期货公司“走出去”要心中有数
相对于期交所,国内期货公司很早就“走出去”了。
2006年,境内6家期货公司获准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若从2007年算起,目前这些公司已运营8年了。近几年随着国内期市创新步伐的加快,期货公司“走出去”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2013年,广发期货香港公司收购法国外贸银行所持英国NCM期货公司100%股权。2014年,南华期货全资子公司横华国际在美国成立南华美国有限公司。该公司同年取得美国国家期货协会FCM资格,并于2015年成为CME无条件合约清算会员。
2015年以来,期货公司“走出去”的热情更是“水涨船高”。华泰期货获准设立美国子公司,永安期货与英国金融机构OSTC设立了中英合资公司,中信期货、中大期货、新湖期货、徽商期货等公司也获准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港的内资期货公司分支机构已超过40家。
“期货公司‘走出去’无外乎两条路:一是在目的地新设机构,二是收购目的地机构。”广发期货副董事长肖成表示,“这两条路各有长短,新设机构需要的时间成本会长一些,但好处是有利于管理风格的培养。”
对于国内期货公司来说,“走出去”绝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面对不期而至的各种问题。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眼里,这也许就是成长中的烦恼,绕不过去,但可以促使更好地成长。
期货公司“走出去”首先要面对的是目的地法律法规。“必须要了解当地的法律监管环境,这是‘走出去’最主要的障碍,也是最关键的问题。”肖成说。
而在横华国际总经理俞振州看来,期货公司“走出去”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监管合规问题。“各个地区虽然在整体监管思路上是一致的,但具体细节上有差异。无论是在系统接入、客户管护上,还是在净资本要求的理解上,都要弄清楚当地的监管政策,并保持与监管层的有效沟通。”俞振州说。
当地文化层面的磨合也是期货公司“走出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一样,比如西方员工没有加班概念,到下班时间就走。”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表示,南华期货通过子公司横华国际直接在美国设立公司,“这样的好处是至少管理思想、管理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一次好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违规成本、犯错误的概率比较低”。
“如果收购美国当地的公司,那么东西方文化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不同员工之间可能对某些方面的理解不一样,特别是涉及合规方面,可能会产生比较尖锐的冲突。有时在中国约定俗成的事,在那里可能就违规了。”罗旭峰认为,期货公司“走出去”,学习很重要,“我国境内市场与美国及其他一些市场之间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学习,我们除了要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还要在客户结构方面向这些成熟市场看齐”。
另外,期货公司“走出去”还要面对净资本问题。肖成告诉记者,境外开展业务和境内开展业务最大的不同在于信用交易,因此公司净资本必须大且充足,“净资本补充是目前‘走出去’期货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资金跟不上就无法开发更大的机构客户”。
在这方面,罗旭峰与肖成持相同观点。罗旭峰同时提醒,期货公司“走出去”还要高度重视与境外机构合作时的安全性问题。“以前我们认为公司规模小的时候应该借力,和其他公司合作,这样就可以免费获得很多的资讯和帮助。但是,一次危机就会教育你:建自己的通道很有必要,保障客户资产、保障自己的安全是最关键的。”罗旭峰说。
期货公司“走出去”面临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人才问题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懂得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人才非常重要。以前国内期货行业涉及面较窄,大多数期货从业人员不太懂证券、基金、保险。未来我们需要的是既熟悉期货又熟悉其他金融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罗旭峰说。
在肖成看来,期货公司“走出去”还需关注几个趋势:一是监管国际化步子比原来迈得更大;二是银行、券商已经介入大宗商品领域,以后甚至会拥有自己的运输团队和仓库;三是国际化不仅是大宗商品领域,金融领域也加快了国际化进程,需要关注其发展趋势;四是客户结构也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而改变,不只是国企,国内很多民营企业也会“走出去”;五是境内期交所国际化进程也要密切关注,以从中找到机会。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