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王伟)
2015年,最让农民感受到阵阵寒意的无疑是粮价的巨幅下跌。而本轮粮价下跌幅度最大,同时对粮农收入影响最为明显的是玉米。
2015年秋粮丰收后,安徽太和一农户家堆放的玉米
根据国家粮食局的统计,2015年10月下旬,河南、河北、山东三地每百斤玉米平均收购价格分别是75元、84元、89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4.2%、27%、22.6%。
粮价的大幅下跌无疑给种粮农民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主粮进口将呈常态化
业内人士分析,粮食价格下行,原因在于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而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尽管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突出,稻谷供大于求,玉米阶段性过剩,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几乎所有的主粮都有进口。其中,大米一口气进了230多万吨,小麦进了370万吨,玉米进口了520万吨。棉花也进了500多万吨,白糖进口360多万吨。
2014年,中国自己生产了6亿吨粮食,进口突破1亿吨,等于进口了七分之一的粮食。
当前的粮食问题给人很多困惑,一方面国内产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进口也在持续增长。从价格的角度来看,国内的粮食价格明显的高于国际市场。
据机构监测,2015年11月24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70.2美元/吨,合人民币1087元/吨; 配额内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60元/吨,比去年同期跌173元/吨。
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即便加上配额外65%的高关税,从国外进口的三大主粮,也比国产粮便宜。
从三大主粮来看,以2015年6月为例,国内大米(晚籼米)比泰国进口完税后的价格高51.8%,小麦高56.6%,玉米高65.3%。
专家分析,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主粮进口常态化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粮食价格应由市场来决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在北京表示,2015年前11个月,包括大豆在内的中国粮食进口已达到1.18亿吨,同比增长达27%。估计全年进口的粮食会达到1.2亿吨。
而我国粮价高于国际市场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是从2008年以来为了弥补粮食生产的成本,国家在不断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价和临时收储价;二是从2012年到现在国际粮价在暴跌,这三年时间全球的国际贸易粮价跌掉40%到50%;三是近些年来国际能源价格暴跌,油价下跌导致海运价格暴跌,再加上汇率等因素,导致了现在中国粮价比国际市场要高。
“必须让国内粮食的市场价格,回归到市场需求的水平,顶住进口粮的低价冲击。这样,国内的粮食市场、粮食生产才能进一步活跃下去。”陈锡文表示,当前国内外粮食的高价差导致粮食进口急增,严重冲击国内市场;进口替代又与国内农业的结构性矛盾相叠加,造成国内粮食库存积压加剧,这已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最突出矛盾。
“2016年要推进粮食供给制度方面的改革。基本的共识已经形成——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陈锡文说。
近年来,受国内外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替代产品进口冲击等因素影响,当前玉米供大于求,库存大幅度增加,成为当前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像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收储的玉米,已经到了销不动、调不出、储不下的状态。短期内,单纯靠实施针对企业收购玉米的补贴政策,仍然难以提高国内玉米的市场价格。
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的根本任务,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也是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介绍,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已经接近2亿亩,下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粮食结构的重点主要是针对玉米。
“我们的问题在于生产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增产的不是需求的。” 陈锡文认为,下一步当然要大刀阔斧进行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方式和收储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而在改革过程当中,维护农民的合理收益是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一个重要阀门。
但不管怎么说,只有让农民种粮有奔头,才能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好势头,将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