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王伟)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于1月27日公布。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有哪些政策延续的重点,又出现哪些政策变化的亮点呢?
芝华数据CEO黄劲文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总的来看,本年度中央一号文件大体上延续了上年度的主要内容,但对板块重新进行了调整,有一些新增和改变,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金融资源倾斜方面则首次提出多层次金融市场与农业对接,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范围,支持期权试点,稳步扩大“保险+期货”等。
黄劲文认为,供给侧改革、环境和食品安全、金融资源倾斜是本年度中央一号文件相比以往一号文件最大的改变。但是,政策从落地、执行到行业最终受益,难易度不一。“多层次金融市场与农业对接更加迎合市场双方的主动需求,同时,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期权等使得生产积极性和农民收入的保护上方式更加丰富体系更为完善,而且推进过程中政策干扰少,更多由市场机制引导,运作高效且很快见到成果,这将是金融行业看本年度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黄劲文说。
“农业现代化”连续三年写入标题
“回顾近6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至2013年的主题分别是水利、农业科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而从2014年至今,则连续三年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文件标题。”黄劲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农业现代化”连续三年“入题”含义深远。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棉油、果菜鱼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但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凸显。而且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行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基础不牢,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在物质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方面着力,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对此文件提出,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黄劲文说,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今年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问题也十分突出。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优质饲草供应不足,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部已经决定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粮食生产,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饲草、杂粮杂豆等作物。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最重要的是农业信息化
黄劲文表示,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业生产者利用相关数据进行生产管理及精细化耕作,以实现生产效率提高。虽然中国农业信息化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日益推进、粮食安全受到关注等背景下,中国大农业时代即将来临,传统农资企业在信息化领域的外延式并购扩张进程将不断加速,农资市场和信息化市场的打通将使得整个农业行业市场规模更大。
文件指出,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以“绿色发展”保护资源修复生态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农业领域出现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资源与环境的紧箍咒越绷越紧。”黄劲文说,对此文件提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改变农业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的掠夺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采用休耕、轮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修复农业生态环境。
文件还提出,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继续深入农村改革:完善储备调节机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文件指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同时,文件在涉农金融内容中提到,积极发展农村金融租赁业务,创设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支持涉农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债券市场服务“三农”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以及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支持地方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