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王伟)
2015年秋粮丰收后,安徽太和一农户家堆放的玉米
1月27日下发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业发展指导思想、涉农金融、农业价格政策、种植规划等进行了论述。在永安期货研究院院长任新普看来,文件指出“要创立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的提法可谓正中市场下怀。
任新普表示,当前我国期货市场现有农产品期货品种18个,包括棕榈油、菜籽、菜粕、郑油、豆一、豆二、豆油、豆粕、玉米、玉米淀粉、白糖、鸡蛋、早稻、晚稻、粳稻、郑麦、普麦、棉花等,占国内商品期货上市品种总量的42.86%,比例可谓不低。但剔除其中不活跃的的郑麦、普麦、早稻、晚稻、粳稻、豆二等6个品种后,活跃品种仅为12个。目前交易量较大品种有豆粕、豆油、棕榈油、菜粕、玉米、玉米淀粉、鸡蛋、豆一、棉花等9个品种,市场占比21.43%。
“总体来看,涉农期货品种看起来数量不少,但仍不能满足农业实体企业避险需求。农民收入构成中占比较大的农副产品多未上市,其中包括木材及其加工品、杂粮、蔬菜、水果及其加工品、众多食品等。此外,为农业主体、保险企业管理风险所需的农产品指数期货、天气期货等也未上市。涉农服务期货品种不足问题严重存在,亟待改善。希望依托‘创立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的新提法,相关品种上市速度不会令人失望。”任新普说。
而对于文件指出的“要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等内容,任新普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一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已经在顶层达成共识,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逐步加强。研判价格趋势、决定种植面积、生产数量的决定因素逐步转向供求关系。
二是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继续进行。试点效果看,棉花、大豆种植面积下滑问题并未解决。除了棉花需求下滑、大豆国际市场冲击外,补贴的精准性、种植成本刚性约束、规模化种植率偏低、收储制度僵化、呆板、缺少灵活性,造成库存偏高也是重要原因。
三是玉米种植的价补分离原则。该原则昭示未来我国玉米产业价格决定,将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玉米种植区规划和实际执行状况、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种植数量、进口量、收储量等。政策干预、机制僵化的成分在减少,市场配置成分在扩大,机制灵活的成分在增大,利用全球资源、全球市场格局在增大。对当下玉米价格走势而言,向下的影响较大。
任新普认为,文件指出的“要启动实施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规划,稳定水稻、小麦生产,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扩大粮改饲试点。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保护区。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确保主粮安全。支持农产品出口,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产品进口多元化,严打走私”等内容,在消减种植盲目性,避免价格过度波动,有效利用地域资源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玉米、大豆、棉花的种植区域化规划及其相应配套政策,将对未来这些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质量产生作用,对价格形成、竞争性优势形成,具有指导作用。”任新普说,一旦马铃薯的主食地位被确定和认可,其在我国农产品种植结构中的占比不可小觑,相应地上市马铃薯及其衍生品也就顺理成章。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