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国内四大期交所负责人及德意志交易所、银行业人士坐而论道
引言
主题为“把握新常态 开创新格局”的2016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9月9—10日在郑州举行。在下午举行的“经济新常态下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圆桌论坛环节,国内四家期交所相关负责人就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创新、怎样更好利用衍生品工具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我国期货市场及期货品种的国际化前景等问题坐而论道,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新常态下更需要注重风控
“在经济新常态下,期货市场波动频率加快,交易比较活跃,甚至出现比较极端的波动行情,风险控制难度越来越大。”郑商所总经理熊军说。
熊军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大宗商品处于缓慢下行通道,价格波动比较剧烈,很多企业因为经济下行压力,经营比较困难,面临的债务风险和财务风险比较突出,这对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避险需求是期货市场的主要任务。”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说,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企业的避险需求进一步增加,期货市场的发展也要跟上来,否则就不能满足实体企业的避险需求。
“中国期货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风险管理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中金所总经理胡政认为,过去20多年,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到了一个需要认真梳理和评估的时期,梳理期货市场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到底怎么样?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期货市场应该怎样更好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定要强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风险管理的工具这样一个理念,这是期货市场的核心理念,对于商品期货如此,对于金融期货更是如此。”胡政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居安思危”,尽管目前金融机构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目前的期货市场仍是20多年来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因为期货市场一整套风险管理的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现在市场流动性又非常充裕,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风险管理需求,还是投资需求都非常强烈。
在市场对风险管理需求特别强烈的当下,期货市场要更加强化风险管理,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于期货市场而言,无论是交易所,还是期货公司以及市场参与者,都要更加重视自身的风险。”胡政表示。
此外,德意志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姒元忠介绍说:“欧洲这边的交易所并没有太多监管上的问题,例如,德国除了按照德国的交易所规则来监管,还按照欧盟的板块做交易。这样的机制可以给中国的交易所提供一些参考。”
期市应该服务好实体经济
在经济新常态下,期货市场的创新到底如何进行?
对此,熊军认为,首先,要牢牢抓住服务实体经济的主题;其次,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等;最后,还需要注意风险可控。
基于此,熊军介绍说,郑商所目前正在加强研究咖啡、尿素等在国民经济中价格波动剧烈、有风险管理需求的新品种。此外,郑商所还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和更加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如期权等。他说:“目前郑商所正在研究白糖期权,待监管部门批准以后,将及时挂牌交易。”
熊军进一步介绍说,除了满足企业标准化的风险管理需求之外,郑商所还围绕场内市场,向场外期权等场外市场业务方面延伸。
近年来,大商所也进一步加大了探索品种创新和扩展服务实体的力度。王凤海介绍说,从品种上来看,大商所这几年做了很多探索。“品种创新相当于扩展了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例如,大商所从2001年开始研究生猪期货,对这个行业的把控有一定的成果。”王凤海表示,除此以外,大商所还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在适应经济新常态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如制度的创新等。同时,稳步推进“保险+期货”、场外期权等,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提升服务效率。
然而,在胡政看来,期货市场要想服务于实体经济,最核心的还是要提供风险管理的手段、工具、方法。“期货市场更多的还是要在风险管理这个环节下功夫。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者认为,还是期现结合比较好,但是在场外市场方面遇到发展瓶颈时,整个期货业都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跟实体经济连接起来,最核心的还是风险管控。”胡政分析说。
胡政认为,当下期货市场的创新,一方面,要把期货市场基础性的东西进一步发展起来;另一方面,要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定位市场功能以及对自身一些制度的反思,以促进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
另外,交通银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童学卫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中,银行也大有可为。银行可以借助期货市场实现融资多样化,如参与“保险+期货”业务试点等。
童学卫说,交通银行与期货市场风雨同舟20多年,在经济新常态下还会一如既往,不仅要做期货市场的服务者,还要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共同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市场繁荣做贡献。
在上期所副总经理席志勇看来,期货市场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应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布局。
“期货市场将来要长成什么样子呢?它应该是一个有机体,期现一体。”在席志勇眼里,将来的期货市场可以比喻为一棵根深、枝繁、叶茂的大树:根是实体经济,期货衍生于实体经济。这颗树既要向下寻根,那里有丰富多彩的现货市场、远期市场、实体经济,它们构成了商品期货市场的根本,是服务的对象,还要向上不断生长衍生,从现货、远期市场,到期货期权、商品指数,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风险管理工具。此外,这棵树还要横向360度扩展,新品种方面特别要发展绿色产品,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
国际化是期市的发展方向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的潮流,中国经济已经融入这个潮流,在这种情况下,期货市场也需要及时跟进服务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席志勇说。
然而,在熊军看来,因为处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同时因为近期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这都对郑商所的国际化形成了重大帮助。“我始终对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前景充满了希望,一方面,期货市场已经到了不得不开放的时候,要达到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层次,开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中国期货市场在世界上有更大的影响,不光是因为交易量大,还要有更重要的定价影响,开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熊军解释说。
“从目前的品种来看,大商所有几个品种已经具备国际化的条件,这个条件本身也有市场的需求。”王凤海举例说,例如,大商所正在全力推动的铁矿石期货国际化,成交量比较大,从运行的角度来看,具有浓厚的国际化市场。
“铁矿石上市之初我们就有国际化布局。”王凤海表示,从近三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成交、持仓、基本的制度,包括风控、交割等都经受了考验。从参与的角度来看,目前全球铁矿石贸易商基本上都参与了,法人持仓占到35%,市场结构非常好,整个价格体系非常平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相关性在95%以上,具备比较扎实的国际化前景。
王凤海认为,国际化是期货市场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国际化是手段,不是目标。对于中国来说,期货市场国际化是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过程,是必须要走的路,值得认真研究和大力推进。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