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打造区域金融品牌 期货是重要抓手

2016-09-13 00:15:50   来源:   作者:

“国际化”名片将亮相“东方芝加哥”

提要

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区对国内全局的价值和意义可见一斑。目前,对于中原核心区域的河南来讲,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河南自贸区的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些国家战略背后的“支撑力量”显然是大资本、大金融、大期货。那么,在这些“支撑力量”之中,河南的比较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恐期货莫属。

作为新中国期货市场发源地,郑州,肩负着以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为载体,全力打造金融机构集聚中心、期货交易中心、要素市场汇聚中心、金融开放创新中心、金融综合配套中心的重任。阔步向前迈进,“东方芝加哥”——郑州正在为中原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承担区域“出彩”的先行使命

金融是很多省份“十三五”时期重点部署的改革领域,“普惠金融”“金融中心”“互联网金融”等成为“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高频词。

对于中原核心区域河南来讲,也不例外。建设金融中心,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是“十三五”时期河南制定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直接体现和落地。

纵观古今,河南在中原历史的发展中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过去,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多年。北宋都城开封“八荒争辏、万国咸通”,人口逾百万,是当时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造福人类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全部源自河南。

现如今,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在亿万儿女的共同期待中,将梦想照进现实,河南用实际行动向着美好的目标慢慢靠近。

作为中部地区第一人口和经济大省,2015年,河南省实现GDP总量3.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占中部地区的比重达1/4;进出口总额738亿美元,位居中部第一位;户籍人口10722万人,常住人口9480万人,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三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9%,与全国56.1%的水平相差9.2个百分点。

领先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丰富的人力资源,巨大的城镇化和消费潜力,河南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打造促进中部崛起的核心支撑和带动全国发展的战略支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河南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郑东新区承担着河南金融发展的先行使命。

2011年,国家明确把郑东新区确定为中原经济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以打造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为发展目标,素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不虚此名。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态势迅猛。截至目前,郑东新区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276家,涵盖银行、证券、期货等各类业态,初步完成主要金融业态的集聚,形成完整的金融业体系。其中,5家国有银行已有3家省级分行入驻,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有9家在东区设立省级分行。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后援中心相继落户。中原银行、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等已开业的7家“中原系”金融机构全部进驻,多家证券、期货、保险等机构汇集于此。

不仅如此,郑东新区综合实力也取得了重大跨越。据了解,2015年,郑东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3%,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在房地产、汽车、石油销售等出现下滑的情况下,金融业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双双跃居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首位,在全市发展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为郑州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最新一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郑州位例全国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第14位,较上期上升7位,进入省会城市金融中心第一方阵。

“围绕加快服务业发展,以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为载体,全力打造金融机构集聚中心、期货交易中心、要素市场汇聚中心、金融开放创新中心、金融综合配套中心。”郑东新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郑州向现代化、国际化加速迈进的过程中,东区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越来越重的责任,必须抢在前、走在先,发挥好先行、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主体体系金融市场建设

区域性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融资枢纽。时下,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金融的作用,无论是从东向西,还是从南到北,强调金融资源的竞争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胜出的重要手段。

据记者了解,我国有20多座城市争相提出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彰显了各区域对发展金融的热情。

“一般来讲,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汇聚各种优势。”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区域金融中心以集中大量的金融机构,本身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优势,汇聚金融市场元素、资源要素,或者是具有大量的金融人才为前提。在他看来,如果要形成金融中心,以上这些要素是不可或缺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国家在每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也是有所差别。比如北京以国内大企业金融以及科技创新金融为发展导向,上海以全球化金融中心的建设作为自己的目标,深圳以供应链金融来发展自身的产业配套。新疆、福建则以“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金融为导向。

记者发现,除了资源要素聚集的共性元素外,无论是上海还是深圳它们还拥有着一个较为个性的核心元素——即拥有期货和证券交易所。这也恰恰是中原郑州地区所特有的天然禀赋——中国期货市场的发源地之一,郑州商品交易所是郑州金融市场主体中的一张“王牌”。

“对于郑州来讲,如果要形成一个有鲜明特征、有示范意义的金融中心,不能忽视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作用。”罗旭峰表示,就郑州而言,不管是此前的粮食批发市场,还是现在的郑州商品交易所,它实际上已形成了一个商品期货市场的汇聚效应。在当地形成了很多的中介机构,会员单位、交易品种相关的企业以及现在期货和衍生品发展的相关人才都在不断集聚。

而“四流交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此交汇扩散的区域优势,使得郑州近年经济规模快速发展,为郑州金融业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使得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不断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郑州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它其实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相关条件。关键在于,要根据自己的天然禀赋做自己的规划,找自己差异化的元素。而郑州商品交易所就是它的差异化元素。”他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打好这张“王牌”,利用它形成一个汇聚和扩散辐射的作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要素。

实际上,作为新中国期货市场发源地的河南,一直重视发展期货市场。早在2007年,河南省政府就曾发文要求壮大河南省期货市场,提出努力把郑商所建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工业品、商品指数期货及期权的综合性期货交易所,吸引省外期货机构入驻河南。

事实也正是如此,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发展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落户。截至2015年年末,入驻郑东新区的金融机构共有265家,其中银行机构86家,证券机构31家,期货机构35家,保险机构37家,基金管理及其他机构76家,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在“十三五”期间,郑东新区仍将继续致力于建设金融功能体系,根据郑州金融业的需求现状及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培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壮大“金融豫军”。同时,积极探索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引进相应金融机构入驻郑东新区或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深化主体体系金融市场建设的成果。

改善中原产业金融业态环境

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要义,最终落脚点仍是要看金融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业态其实也是区域金融化的一重要表现。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在实体行业兴起的金融模式,本质上讲,它是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相结合的产物。

近段时间,在对厦门及江浙地区相关实体企业进行实际走访的过程中,记者能够切实感受到,从日常贸易中定价方式的转变,期货工具已经成为实体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有利工具。

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江浙地区,购销合同的定价,正在日益摆脱过去的“一口价”“市场价”“协议价”等传统的定价方式,越来越多地依托期货作为定价基准,采用“期货价格+协议升贴水”方式。

与此同时,在供应链管理中,期货为企业提供了风险对冲工具,在库存价格风险管理有效的基础上协助上下游优化库存结构,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在货权可控的基础上,通过仓单购销、质押等模式帮助企业降低期现持仓的资金成本。

“目前,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粗放型发展阶段,开始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离不开期货自身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对产业而言,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已经过时,有金融要素叠加的新型供应链模式将成为企业成功的至关因素,实业发展急需金融先行。

就河南而言,它是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和储备基地,郑州商品交易所对粮食价格的风险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全国粮食安全稳定起到了超前预警的发现功能。

而作为东部乃至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承继之地,河南也承接了比如富士康、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等大型产业,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形成了一批影响国际的优势产业。

“就区域金融先行先试试点城市之一的郑州来讲,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禀赋优势,推动实体产业与金融的有效融合,为区域经济转型打好基础,未来在供应链金融上也会有所作为。”王红英称,目前,交易所正在积极推进农业期货保险等新金融发展模式。此外,打造农业普惠金融等新型金融体系也刻不容缓。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现有中原地区产业链金融的规模低于江浙等较为成熟的地区,传统的农业大省在金融理念上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近几年郑州的期货经营机构数量大幅减少与河南的经济发展总量不匹配。对此,积极解放思想显的极为重要。”王红英认为,目前在河南自贸区成立伊始,需要当地政府出台扶持金融发展的各项政策,比如对利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企业减免税收、提供套期保值贷款等政策支持,同时利用中原的区位优势,多举办金融教育会议,积极改善金融业态环境。

事实上,这一点很多也已纳入了郑东新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十三五”规划中。

其中,鼓励机构发展,充分发挥郑州商品交易所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法人期货公司做大做强,引导期货公司总部、专业子公司、直投类机构等到郑州开设分支机构,支持大型企业集团、民营资本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外,规划中还强调了,在“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的带动下,着重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建设银政企合作平台,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网络。同时,大力促进产业金融发展,建设供应链金融健康生态,建设金融交流合作平台等举措,保障供应链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国际化”期货业高地

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衍生品。在打造区域金融品牌的过程中,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扮演风险管理的角色,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出去”“引进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成为各核心区域的“必修课”。国内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也体现出了越来越浓的国际味儿。

“从现货到期货,场内到场外,境内到境外,线下到线上的全面拓展,国内期货市场现已进入‘百花齐放’的创新局面。”新湖期货总经理马文胜在参加2016年(首届)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已经从过去的场内衍生品市场逐渐转向场内场外市场共同发展;从单纯国内期货市场向建立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化期货市场转变。

实践证明,在海外市场中,几乎每一个成熟和有深度的资本市场都有一个高效发达的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与之相匹配。

从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与大宗商品定价权来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通常是由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决定的,通过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有利于建立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

“以美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经验为例,其有助于美国全球资本扩张管理风险,使美国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让全球分摊,也实现了美国的大国金融战略,强化了美元霸权,稳固了全球定价中心、金融中心、金融霸权地位。”马文胜认为,大力发展我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大宗商品和金融产品国际定价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的核心环节。

对于郑州来讲,在打造国际化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探索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发展“国际化”的期货业高地也显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关于中原期货业“国际化”的推进也在一步步进行着。去年12月在深圳举办的国际期货大会上,郑商所宣布将选择PTA期货作为引入境外投资者的试点品种。目前,该品种的国际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中。在去年全球期货及衍生品交易所排名中郑商所位居第九位,“郑州市场”“郑州价格”已经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近日在郑州东区成功举办的“2016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更是体现了河南省、郑州市对期货业对外开放、提升“郑州价格”影响力、实现境内外合作共赢的决心。

而日前,河南省获批成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意味着,郑州正在从中原区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逐步升级为国际化的区域经济、贸易、金融中心,这也为中原地区期货业升级“添翼”。

“期货行业本质上仍然属于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客户需求规模的递增而壮大的。因此,鼓励做大郑商所和中原地区的期货业规模,需要监管层、交易所和期货经营机构共同努力,扎实做好市场培育,提升客户需求规模。”豫新投资相关负责人陈建威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三五 ”时期,郑州市政府将支持郑商所大力研发其他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类,逐步开放金融衍生品市场,逐步支持外资参与国内期货市场和持股国内期货公司;探索保税交割试点,鼓励、支持、推动国内交易所与国际市场接轨;适时推广部分自贸区期货业的先行先试改革,支持期货公司在开展跨境业务时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大力发展期货期权市场,打造郑州金融业独特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期货——这张特有的“名片”上将为郑州增添国际化的色彩。“魅力郑州,期货郑州”,国际化、专业性的魅力品牌,将为促进中原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做出积极贡献。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 马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