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中国期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表示,期货市场总的投入甚至还不如一家大型国企资金大,可谓负重前行,但却发挥了巨大的市场功能,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同时表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目前仍然存在三块短板。
常清是在昨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北京)衍生品市场论坛暨第九届期货高管年会上总结“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评估”课题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据常清介绍,课题围绕“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现阶段服务生产经营者功能发挥如何”“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现阶段发展状况能否满足生产经营者的需求”以及“发展商品期货市场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三个问题展开,探讨期货市场如下几个功能:品种是否有贸易定价功能;品种是否发挥了形成时间序列价格,调节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产业链主要企业是否利用它进行了套期保值风险管理;品种的上市以及运行,是否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和持续性发展。
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常清认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交量持续增长,2010—2015年交易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考虑合约单位,实际成交量与国外品种存在差异。“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涌现众多交易活跃,功能发挥充分,国际影响力相对较高的品种,如铜、橡胶、大豆、豆油、菜粕等。同时也出现了众多创新和具有我国特色的交易品种,这些品种交易相对活跃,已经具有国际或区域贸易定价能力,如焦煤、焦炭、动力煤、螺纹钢、甲醇等。”常清说。
常清认为,除了在期货品种方面的创新外,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还包括监管的创新,如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的设立与运行,以及规则的创新、一户一码的设置等。
常清同时认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目前仍然存在短板。这种短板有三个方面的体现:一是现货交易所、中远期电子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一千多家,这说明我国期货市场的承载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二是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交易金额大于国内;三是从商品期货上市品种、近期合约交易量、交易方式的创新等方面来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功能发挥。
在常清看来,我国期货市场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问题。“期货市场试点时期一系列风险事件的风险研究表明,事件主因是人祸,完全可以规避。”他建议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实现赶超发展,如破除期货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上市更多新品种,创新交易方式,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更好地实现国际化。
作为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常清还认为,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都应一视同仁。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