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干货满满︱专家深度解析当前宏观经济、农产品、工业品走势

2016-11-20 17:50:48   来源:   作者:

在美国大选结束、美联储加息在即、国内期货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中粮期货18日在上海举办“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第二届策略会”,在中粮期货总经理吴浩军致辞后,嘉宾与投资者分享了对宏观经济、农产品及工业品的现状和未来走势展望。

中粮期货

中粮期货

一、宏观部分: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焦健

焦健以“宏观环境变迁与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为主题,从经济环境变迁、经济政策取向、社会价格指数状况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展望这四个方面做主题演讲。

焦健认为,全球宏观环境正进入了一段不确定期。国际上今年经历了三次黑天鹅事件:英国脱欧、土耳其未遂政变以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梦碎的序幕,后期意大利公投还会持续发酵;土耳其位处欧亚交界板块,其未遂的政变恐将对欧亚地缘政治带来潜在的持久的影响。而最新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出乎世界精英阶层预料,其以美国利益为第一,或开启逆传统、逆全球化的方向性选择,转向幅度可重点关注2017年1月20日前的组阁人选,其中包括国务卿、财政部长、商务部长以及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决定了美国以后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外贸易投资(牵涉到特朗普产业迁回的竞选宣言)以及政治地缘布局等。特朗普的政策预期与其上任后的实际政策所出现偏差,由此引起市场偏好差异将导致对全球金融及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

国内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纳出三组错配:土地错配、金融错配以及劳动力错配,分别对应到楼市、债务和就业。在错配现状下,就需要中国做出重大转型并承受阵痛,从过去的增产业、货币扩张、土地经济、对外贸易以及人口红利转型对应至新的去产能、财政支撑、税收经济、对外投资以及人力红利。其中,焦健特别强调两点,一个是从土地经济到税收经济的转变,土地财政正处高潮将退之态势;另一个是对外投资,关系到一带一路等对外投资战略,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国策意义,即单货币可控的适度贬值并不可怕,但是货币信用需要维护,因此人民币纳入SDR,从而迈上国际化之路加强了本身的信用认可,与我国第二经济体的体量基本匹配。一带一路只是路径选择,资本走出去更需要用我们的本币计价才能得到充分的投资利益保障。

焦健对利率、汇率也做出分析。观察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四大经济体的短、中、长期利率走势变化(短期中国用SHIBOR,美日欧用LIBOR,中期用1年期国债,长期用10年期国债)。从2006年起拉出一个10年期的整体走势,不论短、中、长期利率走势整体向下,其中欧盟和日本两个经济体持续负利率达两年之久。但在特朗普当选后,美国国债收益率有明显拉升,即全球流动性在美联储周期性的加息以及特朗普当选后通胀预期将促使长期利率大概率迎来拐点。图中所见,近年来中国的短期收益率呈现波动剧烈,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金融错配导致的紊乱。

汇率方面,焦健认为,近月这一波人民币连续贬值与2015年“811汇改”时的大跌有所不同,后者主要是汇改后引发的属内源性主动性贬值。前者则主要是由于美元的单边走强,因为欧元、英镑、日元都对美元同时走弱,这属于外源性被动性贬值。从在离岸汇率基差近两年观察,人民币正朝着波动加大的市场化状态推进,只是国人一时有些不太适应。而美元指数走强下的人民币贬值是可控的,基于官方外汇储备维稳、央行还未太多出手的条件下,人民币处于可控地贬值之内。

焦健建议,投资者应对政策的有形之手,体现在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市场监管等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宏观的供给侧改革,再细化到像煤炭“276政策”,以有形的手收缩供给引发黑色工业品上下游的变化就是典型。而另一种是产业政策,比如中央的1号文件,整整15年1号文件都是以农业为主,其中会牵涉到品种是不是开放、走到什么程度、是什么样的状态,即使咬文嚼字也不为过。再者,市场监管声音须听,常言道“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此轮商品市场强冲猛攻式行情在双11晚的巨幅调整之前监管部门一直都在"窗口指导"降温,但市场用过高代价完成了一次本可避免的压力测试。

对大宗商品市场,焦健提出三个周期的相互嵌套理论,即库存周期——信用周期——人口周期,短周期嵌套在长周期内,目前做大宗商品以短周期为主,由于周期不同的结构状态,会带来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构性的变化缘于时间和空间上,以及政策、力度等不同的维度作用。

再进一步看,大宗商品市场正形成一个耗散系统,环境、周期、结构、节奏都包裹在其中,这个系统将在无序、平衡和突变三者间循环,其中特别需要把握的是市场节奏,是由品种走势、市场情绪、宏观环境的综合冲击的结果。

从资金流向中短期来看,焦健用一套资金监控模型系统,从中发现资金与价格上下不匹配状态。另外强调“人地天”三重因素的交替作用。首先人的因素,我们这一年凡是人管的东西基本都在涨,尤其是黑色系列,这个逻辑同样会传导到农产品和其他的方面;地的因素,前面已有所分析,主要在通货膨胀上,其持续性和强度会影响到整个大宗商品;天的因素(拉尼娜现象),可能是明年一个重要的变量,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都会带来投资逻辑的改变。所以环境变迁引发的周期与结构调整和异化,最终都体现在市场现实与预期的敲打节奏上。

二、农产品部分——中粮集团商情部总经理石霁原

石霁原以“农产品市场展望”为主题,从商品市场的整体环境,农产品市场变化的逻辑和农产品市场展望三个方面来进行演讲。商品就是大类资产的配置,钱多了大家都讨论配置的概念,商品在所有的债券、外汇、股市、地产等配置类的资产中今年表现得特别突出。

我们现在所处的背景,第一个就是去库存,事情的源头是中国,现在美国跟上来了,美国特朗普总统上来之后也开始干这件事情了。

我们回顾一下商品市场的走势,在2012年之前除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外,由于需求的推动,尤其是中国快速增长需求的推动,实际上把全球的商品价格推到非常高的历史高度,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的大量的产能,进而积累了大量的库存。在2012年底到2013年初的时候,事后回归当时所有的商品都是在这一个时间段见了点,整个商品在2012年底到2013年陆续达到了价格最高峰,展开了四年的降跌,一直跌到2015年底。

前一轮推动由于经济的发展,满足需求带来产能的扩张和库存的积累,当需求不能再出现新的亮点的时候,大家又是下滑的预期的时候,这么大产能释放出来的库存压力逐渐就实现了,到2015年底所有的商品都经历了商品周期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去利润。商品要去库存就要去产能,而去产能就要去利润,2015年底所有大宗商品下跌的过程当中,都干了一个事就是去利润。

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黑色”也好,还是农产品也好,所有的产品在生产成本之下,这里我们指当时时点上的生产成本,包括我们截止到现在来看,国际上的农产品大豆也是在平均的生产成本,玉米和谷物还是平均的生产成本之下,经历了第一个去利润的过程。利润去完了要去产能,只能把产能去掉的话才能去掉库存,去不掉库存也就谈不到再库存,再产能的事情。

大宗各类商品是处在去利润的阶段还是去产能的阶段,还是去库存的阶段,还是已经把库存都去掉了,需要再库存再产能的阶段,对于我们研发商品未来的走势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我今天演讲的核心逻辑。

今年年初开始,大宗商品整体利润都去完了,开始去产能。去产能就开始有了“天不如人”的情况,中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去产能,类似于黑色这样的就做过度了,去产能和去库存同步进行,而且迅速转化到再库存的过程,就引发了黑色商品的爆炸。有色也在去产能,而去产能的同时还要去库存,但是库存下降预期迫使价格还是起来了。而农产品上在产能阶段总体上还是宽裕的。

第二个背景就是人民币的贬值,在大宗商品的投资市场上,贬值预期就是我们的交易背景。

第三个背景依然还是钱多,虽然总体经济增速下来了,但是更多的配置要到这。货币存量还是大的,在这样的存量条件下,结合政策变化,地产或者是股市吸引资金的能力不够,那么在大类资产的配置上吸引资金就不多,也就是固定收益类的投资收益率就下来了,而风险类的投资吸引目光就多了。

白糖、棉花、油脂都是去完利润之后种植面积有调节,或者,天气的原因造成供给上减少。棉花已经经历了去利润,而且部分经历了去产能造成现在开始消化库存的阶段,所以价格今年都出现了非常好的上涨,而且上涨幅度也不小。另外,就是油籽和谷物,除了菜籽去产能了,其他的都没去产能,价格就在生产成本附近。而去产能无非两个,第一个就是面积,就是产量下降,谷物更是有不同区域化,这个谷物主要指的是玉米和小麦,而产能还没有下来,利润已经去了,但是库存并没有去。第二个,农产品去库存最关键的因素是天气。农产品更多强调天气的特性,而天气因素也是有季节性的,作用在发生的时点和产生影响的时点上,只要这个预期存在就可以。目前拉尼娜的天气虽然弱,但是弱在发展过程当中。

除了刚才讲的宏观逻辑还有一个微观逻辑,微观就是商品本身的核心,刚才讲的宏观、结构、资金的因素考虑清楚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它平衡表的变化过程。对平衡表的解读放到哪个阶段里进行判断和思考,既有季节性的因素,也有很多的季节性异常,这个季节性的异常就和刚才讲的相关,由于季节性被很多人所认知,市场已经做出过非常多的预期在里边,那么预期实现和预期不实现,带来的交易结果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农产品,实际上6月份报告之后价格已经开始下跌了,今年春天的时候南美的天气问题,庞大的库存到底了,而到最后收割的时候价格又上来了,虽然我们考虑这几点,但是也要找反季节的因素,如果这个预期是一致的,会有不太好的投资机会。

我们举个原糖的例子,在2010年到2011年的时候,由于价格的上升巴西和印度都持续增长,最后导致国际库存积累的,这个跌了63%。当供给过剩,需求又没有新的增加的话,这里需要增加一个新的过程,就是去利润,除非这个过程当中改变或者重组这个进程。原糖去利润,去到什么样的概念呢?业内所有糖厂不仅没有一个赚钱的,而且是爆亏。我们买尼德拉(中粮集团收购的外资公司)的时候国际糖价是在11分到12分的时候,我们相信这种事情是不可能持续的。而经过过剩之后,再反弹的幅度非常之大,那现在的现状是什么呢?即使经过这个反弹,糖依然在去库存的状态,就是利润去了,价格也涨了,现在也是在去库存的状态,依然没到增库存和增产能的状态。所以白糖要想经历明显的下跌,必须得进入到开始增库存、扩产能的状态,现在这个预期还没有达到。

接下来,我们来看各个农产品的公开数据,想通过连续三年的变化看一下这个产品处在哪个阶段里面,哪个因素可以影响它,变成迅速的改变,尤其是像黑色这样的去产能、去库存和债库存几乎是一下子完成。如果只是去掉利润还要慢慢的去供给,去完供给之后再慢慢的去库存像棉花一样。所以我们必须看到这个平衡和逻辑在什么样的阶段里面。

美国的玉米还在三块二到三块六之间振荡,这上面有供给的压力,往下去有需求的推动,所以它就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但是产能去了吗?产能还没去,阿根廷今年还扩种了,美国可能减一点面积。

中国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按照今天的市场价格能够持续到明年春播的话,中国的玉米面积也降不下去。所以说去了利润,还没有去产能,在全球的范围内,它的压力最大,但是它能跌到哪去呢?

因为去利润基本上快结束了,如果在这个架构再大得非常深或者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它自然就把库存去掉了。中国的事就比较大了,中国的库存更庞大,主要是库存结构不太一样,政策驱动的库存增加,最大的库存在政府手中,政府要保持不能坏掉,还要达到市场化的效果,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去利润没有完成,进口玉米1600多。中国的玉米去利润还没有完成,如果去利润没有完成,理论上就没有办法去产能,但是中国确实去了一点产能,所以说在国际上的变化更关注的是天气的市场带来的变化,在中国必须加一个东西叫“政策”,政策也会引导它去产能,但是去产能的速度还是慢的。

全球关注大豆的人非常多,去年这个时点上,十月份报告之前,大家预期美国丰收,预期南美丰收,调到了4.8亿左右的库存,而对应着非常高的需求,高供给对高需求,高了有农民卖货,低了有需求的低点,这个价格就在美国的成本附近。但是对南美来讲还是一个很好的利润,要想现在这个阶段立刻去库存有什么事呢?现在的核心因素只有天气,只有天气能够改变这个情况,如果一旦认为天气有问题就变成利润已经基本去完,很容易的就变成减产能了,立刻把产能减到一部分,这是大豆的情况。

植物油已经连续两年降库存了,这一块没有人把油看得很差,减了一年多还得再减,它还没有到增速的状态,如果到了宏观,对应的是40多块钱的原油有点高,但如果OPEC减产真能达成,和油脂价格相互比较也是支持的。

中国的小麦和中国的玉米冰火两重天,一个是去掉了政策,另一个进行预期的政策。今年小麦托市的总量远超市场的预期,市场没有流通粮了,现在一块三左右的小麦价格是中国最高的小麦价格,是因为有托市的影响,我们今年内部的会议上,给国家服务的重要任务就放到稻谷上。

再看一下糖,糖这一块也是去库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是有支持的,糖的这一块就不在讲了。中国的库存变化来看的话是差200多万吨,但是你的库存在这一块放着呢,去库存的过程当中利润已经去完了。我不是研究棉花的,但是中国的棉花成本也就是在这个位置,所以你希望棉花再像之前疯狂的去利润这个事基本上没有了,无非就是振荡。

农产品圆桌论坛:

中粮期货研究院总监韩旭分享了白糖调研情况。从调研区域来看,主要涉及广西六大产区。从调研的面积情况来看,整体种植面积的恢复不如预期,在2%至3%左右。面积的恢复一部分来主动性恢复,主要是种植收益的提升导致面积小幅增加。从替代作物的情况看,例如香蕉作物的前期投资成本较高,短期发生大幅替代并不实际。因而未来广西地区甘蔗面积大幅增长可能性并不大。

从糖价情况来看,韩旭认为要关注两个风险点。第一,伴随今年糖价大幅上涨,基金增仓也达到历史新高,后期基金的减仓将对价格带来较大风险。第二,需要关注巴西的经济情况。巴西的货币近期出现快速贬值,对糖价而言是利空的风险。从基本面角度来看,以上两个风险导致的糖价下跌将是很好的做多机会。一方面国际糖的现货贸易目前相对紧张,另一方面国内白糖也处在整体库存下降的过程中,糖价会有所配合。同时政府政策的支撑以及后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炒作都将带来潜在利好。

天气分析方面,中粮期货研究总监李楠认为未来两至三年全球气候都可能处于弱拉尼娜状态,这主要是两个气候周期对峙的结果,虽然观测指标处于较弱的态势,但气候特征可能非常明显。按照现在的拉尼娜进程在21周到27周会达到峰值,对应的时间点是12月中下旬到1月中旬,而在这个阶段南美干旱及广西的冻雨都有发生的可能,对大豆和糖的价格都存在潜在利多的影响。如果南美发生干旱,阿根廷的情况相对严重。后期南美的天气值得保持关注。

对油脂油料的判断,中粮油脂部栗燕川认为,大豆方面,目前没有太明显的交易机会。从基金角度考虑,目前找不到大幅做空的动力。价格仍然处在震荡区间的下沿,后期来看考虑美豆庞大的库存量,震荡的行情可能仍然要延续一段时间。若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比如天气出现问题,那么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的可能性偏小。后期一方面关注巴西货币贬值的情况,当前由于美元升值,巴西的卖货量有所增加,同时巴西大豆的价格优势也在增加。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天气情况,若后期天气预期发生改变,大豆的价格也是有一定空间的。国内豆粕方面,栗总认为目前现货需求比较坚挺,杂粕用量的下降对豆粕消费带来提升。从目前的市场结构看,目前下游库存紧张,尽管后期大豆到港量较大,但目前的需求可能会较好消化后期到港的压力。预计后期能看到去库存的状态。

嘉吉中国农产品分析经理付星宇分享了对玉米淀粉的看法。前期来看,玉米及淀粉的备货需求推升了周转库存的增加,产区开工率受备货推动大幅提高。淀粉行业来看,开工率在上周大幅提高到几年的高位水平,但库存量并未增加。目前,淀粉行业的产能仍然在增加,但增加的区域不一样。玉米的情况相对类似。后期需要关注销区到货量增加以后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较高的开工率如果持续一段时间,关注库存的变化情况。付星宇认为目前的状况对后期需求有所透支。

上海弈慧投资总监周震霖分享了对后期投资机会的看法。玉米方面,周震霖认为政策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后期主要是去产能跟去面积。从较长的时间周期看,植物油后期将存在套利的机会。目前看,三大油脂的价格是平的,后期价差将会有拉开的机会。白糖方面,周总认为市场对中国及印度的进口量存有分歧。主要是走私量的预估情况。国内方面,仍然存有成本支撑。

睿谷投资董事长韩朝东认为在当前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商品是不是真正迎来牛市需要再保持观察。商品的定价仍然将回归供需,天气,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不同品种的行情已经有所分化。白糖方面,产量小幅的波动,对价格长期意义并不明显。当前更多的投资机会可能来自于一些政策方面驱动的品种。

三、工业品部分

主题发言:中粮期货有限公司高级研究经理王凯,就黑色系走势主逻辑(从行业政策背景与需求等维度)以及对后续走势作出分析。

钢材:焦炭及铁矿石价格的高企推动了钢材的整体成本,而需求的好转又使钢材库存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在四季度存在环保限产炒作的预期下,钢材价格在短期难以出现趋势性下跌的机会,但后期需密切关注12月中下旬到1月上旬的时点,钢产量的逐步恢复及春节前需求的放缓或另钢价展开回调行情。

铁矿:铁矿石目前保持供需紧平衡状态,中国钢厂旺盛的生产热情保证了铁矿石需求的稳定。综合看,后期矛盾核心依然在钢材产量上,若冬季钢厂亏损加大,减产预期增强,再叠加12月份海外矿山产量的扩张,铁矿石或成为黑色中最弱的品种,策略上买螺纹空铁矿的组合或可施行

煤焦:焦炭产量在利润的刺激下小幅反弹,库存也有所回升,但焦炭的供应缺口短期出现根本性扭转的可能性较低,一是钢厂减产力度或将有限,二是焦煤端的供应短缺业限制了焦炭的生产,故双焦仍将是黑色中最强的品种,策略上可逢低继续做多焦炭铁矿比价

他最后总结道:钢材供应端的压力在今年始终没有改善,炼钢利润的高企刺激钢材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对铁矿石、焦炭的需求起到了较强支撑,但在如此高的供应下库存却依旧保持较低水平,反映出下游需求的好转,故短期钢价出现趋势性下跌的机会不大,但随着年后供应端的恢复及需求端的转弱后期钢价或在12月底到1月初出现一波回调。铁矿发货在12月会有逐步增加的预期,而钢厂减产或另港口库存继续上升,这种节奏或将使铁矿成为黑色中最弱的品种。煤焦逻辑较为简单,供应端的短缺难以改善,后期仍是黑的品种中较强的品种。

中粮期货金属首席分析师卫来,以库存周期为切入点围绕有色金属的基本面,对2017年的金属市场作展望。

他认为中美两国可能进入新一轮库存周期的共振,在补库存周期开启、经济显露一定企稳迹象,通胀预期回升、流动性充裕且有配置需求的背景下,短期仍然看多有色金属,明年一季度最看好锌价。原因在于由于冬季寒冷天气的到来,国内北方地区矿山出矿量下降,冶炼厂原料矿冬储不足,即将面临原料极其短缺的阶段,极有可能出现减产的情况,从而引起锌锭的紧张。对明年相对不乐观的金属是铝,主要在于其明年计划投产产量巨大,而近期的运输、成本等利多因素均为短期扰动因素,难以对其全年的走势提供支撑。然而,从一个更长期的维度来看,目前仍判定这是一轮弱库存周期,其上升期较短,而中国方面无论基建、房地产还是汽车,均已呈现较为明显的顶部特征,因此从长期来看,需求仍然不容乐观。

就策略方向而言,卫来整体看多有色金属,明年一季度最看好锌,一季度将会迎来锌精矿供应最困难的时刻,可能导致冶炼厂减产。

铜:补库存阶段引致的对于消费预期偏差的纠错,中国、美国补库存阶段的强度决定了铜价能走多远。

铝:运输、成本存在短期利多因素,后期产能投放量较大。

镍:供应压力依然较大,关注不锈钢产能释放进度,决定需求的节奏。

工业品圆桌论坛

中粮期货首席宏观分析师柳瑾认为之前看多美元、看空人民币的趋势可能需要调整,特朗普上台以后包括他要推出的如四万亿的基建项目,都完全改变了之前判断美元长期上涨的基础逻辑。

川普当选是重大系统性风险,从而大量资金涌入美元、日元、黄金避险,呈现出的是美股涨美债跌,这却是反映整个市场风险偏好的提高。即市场呈现出了避险资产和风险偏好同时上涨的分裂矛盾。而人民币突破的时候,央行会适时介入,对汇率走势予以管控。而且人民币有望会随着美元回调出来一波回调。

对于货币如何传导至大宗商品,柳瑾梳理出三条主线:货币定价、利率通胀和资本流动。一般而言,美元和大宗商品是反向的,但这一波美元和大宗商品同涨,其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大宗商品现在更加跟着人民币去跌,而不是跟着美元上涨而跌了。从《多得—弗兰克法案》在大宗商品上的全部产业链都卖掉了,那么这是他们退出大宗商品的重要根据,我们重新回来的话,我们之前为什么跟着人民币走的逻辑就会改变了,为什么现在会跟着人民币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案通过,从而在有色上在逐渐加强,这时候看到大宗商品是越来越跟着人民币的汇率在走

从农产品一直到现在的工业品,大家都在关注通胀,其实还需要关注利率,利率和通胀一直是相互矛盾的,从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抬头可以看出流动性正在缓慢收紧,而伴随通胀预期加强,资金成本的提高会使产业链的资金来源有所变化。

最后看资本流动,资金想往外挪但出不去,不得已之下还是要做资产配置。排除了外汇、债券、房地产后,资金会分流进入商品,造成大宗商品板块轮动,价格走势预计有所分化。这是值得保持注意的。

上海汇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毕胜看好有色板块。他认为预期的改变十分重要。随着特朗普上台,第一个就是4万亿的基建计划;第二个就是法案,这个法案是给美国的银行松绑,它直接的后果有两点,我们之前做的就是宽货币,但是这些钱在金融体系循环,如果这个法案实施的话会加大美国的贷款。第二个,就是前几年对这些奥巴马政府,对这些投资银行他们大宗商品业务进行了很多的限制,如果松绑的话,这些投行又会大量进入大宗商品领域,对于大宗商品意味着什么大家是可以思考的。G20和特朗普上台后,各国政府和各国央行也开始做政策性的调整,川普上台之后它更明确的就和我们一样经济不行,那么就是搞旧的建设,这一块造成直接的后果,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债券的收益率已经开始了反弹,这种反弹是短期的行为还是阶段性的行为,还是趋势性的行为这种就要思考了,如果是,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会提升,风险偏好提升对大宗商品的意义不言而喻。

就中国整个大的格局来说,整个供给侧改革包括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房地产不放弃,基建业在加强,对我们钢材水泥和有色金属的大宗商品来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或者前几年市场熊市的结构环境下,包括市场的预期也做了比较大的变化,这可能是我比较看好有色的基本逻辑。

在整个市场氛围热烈、普遍看多之下,远大生水资源有限公司研投中心/工业品部总监王智勇表达了个人较谨慎的立场。王智勇还主要谈了锌,锌基本上有色一面的话还是很好的,供应的话就是铅矿的供应占70万吨,中国占25%,整个他认为矿最紧张会出现在一季度末,卫来也在讲这个事情,但是他觉得明年中国新定的产量会比明年多一点,这一块的话还是会弱一点,主要是房地产稍微差一点,汽车会稍微差一点,最后一个结论可能稍微有一点不一样,他们看得会比较谨慎一点,他们说最紧张的时候会是在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整个价格在明年是2500美金。

王智勇认为我们走了第一阶段,还没有走金属的阶段,冶炼厂有减产的情况出现的话,这一块会产生一些行情的上涨,像双焦满足了产量上涨,所以今年行情非常强劲,其实双焦并不是整个商品最强的,这些是没有任何资金在里面的品种,这一块他们去掉了产能和库存,他们就表现得非常强劲,我觉得锌它是最强的一个,但是它只走了第一步就是去了产量,它金属的库存还没有完成下降。

对于黑色,上海鸿凯投资有限公司期货投研总监江南认为现在没有任何交易机会。江南上周去了山西调研,他结合调研情况,认为目前黑色的性质是属于成本推动性和被夸大的需求,二者拉动下形成全产业链的价格上涨,这个上涨的话,它的成本上涨还是有一定的成本,这个行情是否成功的话还是取决于中段产品的体现,所以这一块处在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拉锯当中。

由此,他认为现在的黑色任何的交易机会,每一次都是以看多库存紧张,下游的订单好得不能再好,但是他觉得黑色从最上游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上涨,现在已经玩不下去了,利恒周一的降价,这是期货上螺纹钢的爆跌,所以说焦炭还能支持的话还是存在逼仓的逻辑,这是我们黑色目前唯一做多的亮点,至少交割大战还没有结束,这是目前我们黑色看它强势的特点。另外一点,全产业链还是低库存的状态,虽然说昨天上海的数据是二十万吨,整个的量在低位,也就是产能的周期和库存的周期是刚刚拐头的阶段。

再说一下需求端,说中国居民住房按揭贷款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是政府希望去杠杆的重要信号,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局面呢?北上广深的限购就不说了,成都又限购了,实际上房地产的限购在全面升级,居民加杠杆这一块已经停止了,接下来还是政府加杠杆,政府加杠杆已经进入常态化了,但是不要忘了,我们最新地方债的出台,也在随着地方债加杠杆降温,我们明年也是回归到常态,该修的还是要修,经济的下行压力还是不大,但是它对黑色经济的刺激作用一定是递减的。

但是家电、汽车、机械这一块也是随着汽车的优惠政策逐步的取消,以及我们房地产居民加杠杆的结束,这些家电消费的话也初见的恢复平静,之前因为高速公路限载,重卡的数据也是一定的回落,供需两端没有看到增长,可能是因为焦煤矿的稀缺性,也是因为一些补库存周期的惯性,它确实有一个价格重心的上移,也确实很难看到1500以下的焦炭,但是又希望螺纹涨到4000的话挺有难度的。看不到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传导,能够递减需求是一个瓶颈,成本性的推动是最大的,但是需求的话刚才也谈到了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

对于黑色系的配置,募道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亮建议关注螺纹钢。张东亮把整个目标调整到看涨到3800的螺纹钢,也是因为目前的回调是一次周度级别的回调,不是形成了反转的行情。

有几个理由,第一点,农产品的这一波通胀的预期,如果没有通胀的预期是看不到这么高的;第二点,现在是焦炭的最旺季,从上个的数据来看的话,交谈的产量增加了6.7%,粗钢的量降了6.8%。但是对于钢材来说,确实走了价格性的反差,这样季节性的变化是要给出工厂的利润的,现在的工厂利润是240,昨天的数据是工厂亏200的现货,明年工厂给出多少利润,去年2015年追产的时候给出400块钱的利润,现在应该是工厂利用的逻辑,如果以焦炭计价的话是05合约,不是01合约;第三点,后边的驱动的东西在于钢材而不是其他的品种;第四点,对于交易定价模式(FOB),FOB的定价是成本压制的,是2013年之后不再挤压它的成本,是能够刺激出来的,为什么做出这个东西呢?但是这个数据不刺激这么多的铁矿,澳洲所有的矿不需要投资才能出来,中国的所有地矿推掉了,之后也会增加两千到四前万吨,评估总共出来就是五千万吨,就一定是一些非主流的获取;最后一点,就是各类统计下来的情况,低库存高的货币发行量,然后还有很高的预期,所以认为铁矿和钢材是走相同逻辑的,也就是相关系数非常高。现在建议的策略就是螺纹,因为螺纹在前期是亏损的,所以螺纹可能是更适合的,如果配合第二个权重的话,一定要配合铁矿石,刚才讲的配置铁矿石,希望大家能给予重视。

最后的有色部分,中粮期货首席金属分析师卫来从三个方面给出了看法。整个有色要定义它究竟是一轮什么样程度的反弹,实际上还是需要三个方面的配合。第一个,金融属性的层面,金融属性实际上包括了它的风险偏好、市场情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市场情绪大家毫无疑问是比较偏多的,并且不光是偏多,也预计中国和美国会出现双通胀,包括像美国现在通胀预期的回升,导致美债的倾斜,预期川普会把公司招回美国。

整体看下来都是这样的一种配置,到了1月份特朗普就任的时候,他所有的方案能实行吗?或者能带来市场预期的影响吗?这其实是一个疑问,这是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还是需求层面,大家知道有色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需求都在中国,中国的需求未来会怎么样呢?可以简单做一个分析,首先看一下基建这一块,整个2011年到现在,第一个就看财政支出,第二个就是信贷。

先看财政,12个月滚动财政赤字的话,2012年财政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个从一个侧面说明今年上半年的基建增速起来是在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支出非常明显的拉动之下才产生了,所以说为什么相应我们会看到民间投资的减少,因为很简单,政府部门加杠杆之后必然会带来溢出效应,另外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投放非常大,这样的两种情况在明、后年我们都很难再看到了。

因为已经定掉了,所以说基建这一块还是维持平稳的增长,它不会带来特别大的增量,先说一下汽车,汽车的销量是出乎市场的预料,汽车作为非常明显的品种,今年汽车的季节性并没有特多超季节性的表现,也是每个阶段应该有的样子,这一块还是和房地产有关的,我们要去看数据本身,光看汽车的增速看不出和房地产有什么明显。

但是如果做数据的处理,做一个类似的变化还是可以看出来销量对它有一定的领先作用,那被实际上像汽车的后市的话和房地产是有明显的关系的,PPT也展现出来了,整个房地产拐点非常得明显,从房地产成交的高频数据层面还是信贷的结构占比层面,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下行期,接下来房地产对于汽车的拉动的话是递减的,从长期来看的话汽车也是回来的态势。

所以说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的话,需求可能明显上半年的话并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回落,从这个拐点回落的话,还是能够维持正增长的情况,但是从长期来看的话这几个领域都是大概回落的,第三个层面就是具体到每个品种,像铅和锌的品种是有一定的积累面支撑的,像另外的品种它并没有明显的收缩,这些品种的话它要反弹更多的是希望于需求这边一些超出预期的表现,或者整个金融属性层面会对它有一个整体的提正。

 
责任编辑: 赵彬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