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港汇金融(G. H. Financials)全球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在芝加哥和香港设有北美及亚太区分支机构。自1993年,港汇金融开始为全球专业投资者和机构客户提供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市场接入和清算服务,至今已有23年的宝贵经验。目前,其业务范围已涵盖全球30家主要衍生品市场。
市场格局变化 大赛更显影响
全球衍生品实盘交易大赛举办了三届,港汇金融一直都是大赛指定交易商。“六个月的大赛时间一晃而过,其间精彩不断、亮点频出,投资者和交易商都意犹未尽。”港汇金融(香港)总经理史宁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对于大赛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届比一届更精彩,一年比一年更专业,真的是风景这边独好”。史宁说,第三届全球衍生品实盘交易大赛是一场公认的宏大、奢华的衍生品交易盛宴,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新老市场参与者的目光。对港汇金融来说,大赛不仅有效提升了在大中华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大大提高了客户对于境外衍生产品的认知和交易热情,是一场多方共赢的精彩赛事。
在史宁看来,第三届全球衍生品交易大赛至少有五个亮点:一是规模更大。参赛资金峰值达到8400万美元,且单日最高参赛账户数,以及单日最高参赛资金规模均创下新高。二是影响力更强。大赛影响力在国际衍生品市场进一步提升,无论是境外交易所参与者数量、境外指定交易商参与者数量,还是外盘参赛账户数量,均有大幅增长。三是参与度更高。大赛共吸引25家境外期货经营机构成为指定交易商,3家境外交易所成为赞助商,奖项设置超过120个。四是竞争更激烈。除了单账户盈利金额、高盈利额账户数量较往届有所增加外,各大奖项广泛分布于各指定交易商。五是奖项设置更合理。除了赛制科学的综合奖项以外,港交所、CME、东京商品交易所还特别设立了专项奖,使得大赛更具特色,也更能激发参赛者发挥专长。
“大赛不仅为交易者提供了进一步认识和接触境外衍生品市场,并且能够和境外市场参与者同台竞技的机会,更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展示平台,资深交易者有机会再创辉煌,入门选手亦有机会人尽其才。”史宁认为,大批优秀交易者通过大赛脱颖而出,充分说明了大赛对于挖掘交易人才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史宁分析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衍生品市场格局发生微妙变化。更为严苛的监管措施的出台,对于衍生品市场不同参与主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合规成本进一步提高外,近年来,全球衍生品市场的联动度不断加大,全球资本市场波动明显增强,交易和投资机会明显增多。”史宁说,本届大赛正处于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练机会,即如何于“乱世”中把握住行情?如何管理好风险?如何守住盈利?相信所有参赛者都能从本届大赛汲取到宝贵的实战经验。
业绩令人瞩目 提供多样需求
据史宁介绍,过去的几个财年,港汇金融的清算代理量始终保持在年均2.85亿至3亿张合约的高位,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区各大期货交易所的交易量和清算量排名均持续位居前列。
“2012年以来,港汇金融的全球客户基础随着集团战略发展规划的调整迅速扩大,目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银行、保险公司、期货经纪商、对冲基金、自营交易商等机构投资者。”史宁表示,在亚太地区,港汇金融主要服务当地期货经纪商,并致力于提供全球所有主要衍生品市场“交易+清算”的“一站式”服务,其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成为整个集团主要业务增长点之一。
近年来,港汇金融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2012年以来,除了原有的十几家主要衍生品市场会员资格以外,港汇金融旗下三家分支机构又取得了10家左右主要衍生品市场的会员资格,包括LME、欧洲期货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等。其中,在ASX取得的远程清算会员资格开澳洲衍生品市场之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史宁说。
据史宁介绍,港汇金融自2013年进入亚洲市场,为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尤其是经纪商客户,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更加稳定、可靠、低时延、高性能的市场接入解决方案,除了可以提供国际上知名的近十种交易系统之外,还与大中华区的众多主要软件提供商进行了成功对接。“港汇金融本着灵活多样、量体裁衣的原则,致力于满足经纪商客户和其他类型的客户对于市场接入的多样化需求。”史宁说。
同时,在后台结算方面,港汇金融实行全球统一集中清算,后台全部采用直通式处理(STP)技术,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据史宁介绍,上一财年,港汇金融为全球客户清算共计约2.85亿张合约,大部分市场的清算、结算STP比率超过99%,优越的清算资费体系最大限度降低了客户交易成本。
“在客服及技术支持团队方面,港汇金融还搭建了以伦敦、香港、芝加哥三地为依托的6天24小时全天候、多语种的服务平台,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及时、高效的支持和服务。”史宁说。
发挥自身优势 服务稳定高效
在史宁看来,中国期货市场虽然比欧美衍生品市场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而经过几代期货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期货市场不仅有效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指导现货市场定价基准的功能,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逐渐影响着多种大宗商品国际定价的话语权。“中国期货市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孕育和培养出的大量交易人才,成为于新兴市场扩展业务的境外衍生品交易所必争的流动性焦点。”史宁说,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其对全球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大。放眼未来,在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境外市场参与主体的参与,从而使得一个区域性市场能够真正发展成为国际化的衍生品市场。全球衍生品市场的共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期货市场的参与者。
谈到发展定位和未来规划,史宁表示,港汇金融将秉承对国际衍生品市场一如既往的热情,继续专注于经营场内衍生品的交易和结算业务;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与衍生品交易所和清算所的合作关系,力求为客户提供覆盖面更为广泛的市场接入和清算服务;继续拓展在全球范围内的专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客户基础,使其更加多样化;继续深化同更多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并不断升级技术网络系统和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稳定的交易环境。
“展望未来,港汇金融将继续发挥组织机构精简、扁平化管理、决策灵活高效、手续费低廉、技术接入稳定便捷、服务优质高效全天候等自身优势,力争成为衍生品行业最为专业的外盘期货经纪商和清算商之一。”史宁说,实现这一愿景,显然离不开监管层、交易所和媒体等各方的支持,她期望各方坚定不移推进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为实现将中国期货市场打造成服务中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全球定价中心而不懈努力。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