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为规范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以及促进机构间市场和业务对接,搭建机构间对接平台,更好发挥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11月24日,“2016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对接交流会”在大连召开。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大宗商品衍生品成为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市场私募机构快速发展,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持续扩张,期货市场投资者机构化趋势明显,而银行、券商等大型金融机构也在期待进入大宗商品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选择。
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机会与风险共存
今年以来,在政策引导和成本支撑下,大宗商品价格逐步走高,尤其是三季度以后,在政策利好因素推动下,商品价格节节走高,开启了一波商品牛市行情。通过对大宗商品刚性需求的分析,一些与会专家表示,从今年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来看,原来认为还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正式形成的上涨周期,在今年11月确信上涨周期要提前一到两年完成。
“流动性将涌向价值洼地。”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分析说,预期不明朗+投资者行为短期化+杠杆化=流动性在各类资产中快速轮换。当前资产轮动的新逻辑是,“追不上风扇就要避免受伤”。因此,他给投资者的建议是,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机会与风险共存,但要适可而止。
对于当前的投资机会,管清友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机会一是供给侧改革效果持续。他说,从3月煤矿、5月钢厂、10月纺织厂调研来看,供给侧改革已从中上游逐渐向下游传递。调研显示,煤炭小产能企业大量关闭,大产能企业严格执行供给侧改革任务。典型的是唐山园博会期间,钢厂基本全部停产,整个河北高炉开工降到过去10年最低水平,而且多家纺织厂织机负荷率已超过2009年高点。他认为,未来供给侧明显收缩依然持续,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将奖励对去产能24项政策落实较好的地区。同时,全国各地区也出台多项政策继续供给侧收缩。
机会二是需求侧余温尚存。始于国庆节的房地产调控信号明确,但销售放缓传导到投资下行要滞后2—3个季度,需求的回升还有一段时间支撑。
机会三是价格弹性大于量的弹性。企业盈利的改善确实有利于恢复库存,从股市二级市场三季报来看,上中下游企业盈利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种改善还会持续,而盈利的改善会导致企业恢复库存,所以补库存还有一定动力。
机会四是资产收益率下滑,资金无处安放。在整体资产收益率下滑的情况下,资本无处可去,无非就是在股票、债券、商品、房地产这几个市场来回打转,最终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机会五是海外市场需求边际改善的预期。整体来看,在宏观政策上都是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具体不一而足。一方面是市场对美国版“4万亿美元”有所期待。之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也表示,在基建和债务两个问题上,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为了要让经济温和复苏,或者增长比较强劲,看来只能靠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破”砖重回“金”砖。2016—2017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速逐渐回升,主要能源出口国巴西与俄罗斯的经济增速有望在2017年由负转正,印度则将连续3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基础
“通货膨胀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最大威胁,所有宏观基金都会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熵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海在会上表示,近段时间,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急速向通货膨胀预期转变。一个典型的观察窗口就是美国国债急速下跌,带动全球债券出现急速下跌,而德国市场已经开始尝试性在商品市场做多头配置,显示市场利率和通胀是同向的。
谢东海分析说,根据大宗商品历史走势来看,在2001—2008年一轮牛市的中后期,很多金融机构因为要对冲通胀风险,进入大宗商品市场,给予商品价格很大的推动。这表明只要有通货膨胀预期存在,金融机构就会采取相应措施,而市场最重要的就是预期管理。
珠海蓝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冬梅表示,今年大宗商品价格探底成功,上涨周期形成。现在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特朗普上台以后实行什么政策,对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按他的竞选预期,或许2017年是形成另外一个8年大宗商品周期的开始。由此预计,2017年公募以及大型私募配置到大宗商品,应该会获得非常好的表现。
银行、券商期待在衍生品市场发挥作用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及衍生品成为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市场私募机构快速发展,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持续扩张,期货市场投资者机构化趋势明显。据与会专家介绍,今年上半年,CTA策略成为市场亮点,收益率大幅领先其他策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上旬,期货型产品发行量升至41453只,去年全年仅有1064只,产品数量占比也从6.5%上升到11.6%,公募基金也在积极申请中。由此,大宗商品衍生品成为券商、基金、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新的关注点。
“大宗商品业务应该是证券公司下一步大力开展的业务。券商发展大宗商品业务的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形成中国的大宗商品价格曲线,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在会议主题演讲中,国泰君安证券公司FICC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固定收益证券部总经理罗东原认为。
兴业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助理刘峰在“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业务对接交流”专题论坛上表示,兴业银行理财托管规模现在有1万多亿元。一方面,理财资金的销售成本刚性,而资产端的收益大部分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中间收益差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银行理财产品会慢慢向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投资靠拢。“现在我们内部已经在探讨和讨论,能不能从理财产品中拿出一定的头寸去做大宗商品的配置。”刘峰坦言。
平安银行总行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郭新忠提出利用期货市场破解资产荒问题。他认为,银行端和企业端需要更紧密地融合,银行业需要更加关注企业资产负债表变化,而企业原料价格风险更需要通过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和管理。他建议,监管机构允许商业银行能成为交易机构直接加入市场,作为参与者进行交易,这样可以直接向企业客户提供避险安排,同时也可以向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选择。
郭新忠提到,这些年银行发行了很多结构型产品,收益是挂钩一些特定的市场变量,包括现在一些大宗商品市场变量,比如,曾挂钩油价的结构型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通过外资银行平盘对冲,如果券商或者期货公司直接提供对手盘,这些产品就可以直接跟国内市场结合,也会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发展。
商品ETF指数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商品市场与证券市场融合度越来越高,商品指数化投资也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原因在于,大宗商品与股票、债券相关性比较弱,配置商品指数基金可以抵抗通胀。
嘉实资本副总经理陶荣辉在“指数产品设计与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参与策略”专题论坛上表示,商品类的公募基金和专户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从国内外市场来看,海外商品类ETF总规模差不多是1400亿美元,国内和商品相关的公募基金基本上是以实物黄金或白银期货为标的,剩下都是QDII类产品,通过购买国外商品类的基金,实现总规模150亿元左右,也就是20多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然而,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股票类市场,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国内商品类公募基金发展远远滞后于整体资本市场的发展,所以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陶荣辉认为,从零售角度来说,大宗商品是抗通胀非常好的工具。历史分析显示,工业金属和能源走势与PPI高度相关,农产品走势跟CPI高度相关,贵金属避险功能需求空间也是巨大的。基金公司希望在公募商品类布局上走在市场的前面,通过产品的推出,可以满足银行、保险等大型机构和个人零售客户对于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对于商品投资的需求。
在“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业务对接交流”专题论坛上,华泰期货总裁徐炜中表示,商品已经成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领域,期货公司作为商品专业研究者和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合作内容包括了资产管理业务、场外期权业务、对风险管理融资和套保运作以及未来的国际市场业务方面等。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