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郑商所举行非农产品“点基地”企业评审会
昨日,郑商所在郑州举行2016年非农产品“点基地”企业评审会,来自证监会、中期协、期货公司以及参与期货业务的产业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评审会。郑商所此前多次举办针对非农和农产品期货的“点基地”评审活动,郑商所“点基地”企业已经成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标杆。
让“点基地”企业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通过加强‘点基地’企业建设,以及总结典型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郑商所向市场宣传和推广了一大批利用期货市场的典型模式,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郑商所副总经理秦全晋介绍,截至去年,郑商所共建设“点基地”115家,今年有9家非农企业参与郑商所“点基地”评审。
“当前郑商所的主要工作职责,一是牢牢抓住期市服务实体经济的牛鼻子不放松,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与维护工作。与此同时,在建设原有‘点基地’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积极推出新的典型案例进行推广。”秦全晋表示,郑商所已经与新疆、广西、宁夏、山东等地的龙头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举办了各种活动,仅走进产业的“三业”活动就举办了400—500场。未来郑商所将重点宣传推广“点”企业的成功模式,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这些“点基地”企业主要分布在白糖、棉花、油菜籽、动力煤、甲醇、玻璃、PTA等行业,很多企业是当地的农业、工业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分布在广西、云南、山西、河北、新疆等边远贫困地区。
多年来,郑商所一直致力于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服务“三农”,一方面以做精做细已上市品种作为重点工作,另一方面贴近现货市场完善合约规则制度,积极发挥“三业”活动和“点、面基地”的作用,引导农业、工业龙头企业利用期货市场。
郑商所通过“点基地”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不但为企业经营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规避了市场波动风险,而且还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引导中小型工业企业调整经营模式。
非农“点基地”企业勇担社会责任
目前,郑商所的PTA、甲醇、玻璃与动力煤等期货品种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较早利用期货工具的能源化工类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稳定市场等方面承担了社会责任。
参加此次评审会的厦门国贸集团代表说,作为最早介入国内期货市场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之一,厦门国贸集团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及参与期货市场的经验,保障了PTA供应链的顺畅运行,实现了PTA行业的多方共赢。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下称恒力石化)是我国PTA产业的明星企业,公司在郑商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通过理论学习、交流考察、实务操作、总结改进等,加深了对PTA期货市场的了解,对参与期货市场的具体形式、策略及风险控制有了成熟的套路。
据了解,在此基础上,恒力石化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成功开展套期保值操作,有效规避了PTA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近几年,该企业加大在期货市场的投入,每年的套期保值量超过全年产能的百分之十,通过期货市场稳定了现货经营。
类似的经验模式在甲醇、玻璃和动力煤期货上也有不少。
据了解,因玻璃产业链上下游对于玻璃期货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同,改变传统的现货定价模式存在一定的阻力,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因此,山东金晶玻璃有限公司在定价模式上,以期货交割结算价为基准价格,在此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升贴水,同一客户同一规格货物当月的价格便可提前确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山西世德能源集团(下称世德集团)是一家区域性的煤炭运销企业。2011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国内外煤炭价格开始了长达四年的下行周期,市场深度洗牌。依靠传统现货经营“一条腿”模式已经很难应对市场,在此背景下,世德集团尝试了金融贸易战略思路。动力煤期货上市,为该公司扩大贸易量,提高利润率提供了有利的金融工具。通过两年多的摸索,世德集团确立了期货服务现货的理念,以套期保值为主、实物交割为辅,适当参与套利和基差交易,避免过度投机,实现了利用期货工具服务实体主营业务的构想。
“点基地”企业是期市扶贫的桥梁
郑商所“点基地”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发展,尤其是金融扶贫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9月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发布,鼓励期货公司开展专业帮扶,对贫困地区涉农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进行培训,并提供合作套保、仓单质押、仓单回购等专业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优先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提高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对期货经营机构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适当减免手续费;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仓储企业申请设立交割仓库。
“在一些农产品主产区,‘点基地’企业为农民增收搭起了桥梁,农业合作组织等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利用期货点价模式销售农产品。”某期货公司农产品部经理告诉记者,郑商所挖掘并宣传典型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引导更多企业利用期货规避风险,稳定生产经营,并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把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
据了解,2015年授牌的“点基地”企业——广东金岭糖业集团在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基层组织+农户”产业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在湛江的一些蔗区推行对农民种蔗进行保底收购,随后农民点价结算的新型甘蔗收购方式,这既保证了企业的原料来源稳定,又保证了农民种蔗收入稳定。
广东金岭糖业集团董事长林水栖说,郑糖期价和现货市场的相关性很高,期货远期合约的走势可以准确地反映未来糖市的运行趋势,这已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在每个榨季开榨前,林水栖就和农民商定以郑糖远期合约,即次年的1、5、9月合约期价的平均价为主要定价依据,制定一个保底的甘蔗收购价。用这个平均价推算出甘蔗收购价,制糖企业在收购农民的甘蔗后,以这个价格的70%—80%支付蔗款,未来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农民可以以任何一天的郑糖远期合约期价为平均价来进行结算。如果未来糖价出现了上涨,高于收购价的部分糖厂和农民进行二次分配与结算;如果糖价出现下跌,糖价就按商定的收购价支付蔗款,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农民的风险。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