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记者 孙亚宁)
2000年以来,我国期货行业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华大地,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整个期货行业保证金规模从新世纪初的200亿不到,发展到今天的4700亿,年均增量超过280亿;同时从过去单一的期货通道业务,已经演变成全球化、国际化、全产业链的生态。金融衍生品以及财富管理业务也渐渐在期货行业兴起。
在5月26日上海举行的第十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由南华期货主办的衍生品创新引领财富管理新风向研讨会上,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虞琬茹表示,衍生品市场对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对实体企业的避险,还有对整个机构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期货公司如果不去拥抱这个财富管理业务,那就会与市场的发展出现巨大的脱节。
“财富管理市场是个巨大的刚需市场。” 虞琬茹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令世界注目的高速经济增长拉动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涨和居民财富的迅速积累。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规模达到120万亿人民币的巨大财富管理市场,2016年我国可投资金融资产的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二,达到126万亿,约为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7倍,预计到2021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金融资产的规模可以到达220万亿人民币。
虞琬茹表示改革开放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思路,助推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快速增长。
八十年代的下海潮,经商潮流,到九十年代制造业的崛起,以及21世纪房地产与矿产业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和当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一个时代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浪潮都培养铸造起一批高净值人群。“人群年龄的结构,逐年呈年轻化,他们对财富的增值保值有很强的诉求。财富管理市场非常的巨大,而且以每年20%的速度在递增,这是我们每一个期货人都应该密切关注的市场。”虞琬茹说。
当下如此庞大的市场资金流向了哪里,未来是否会会有其他投资方向,虞琬茹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目前我们的投资主要还集中在银行的资管,银行的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而且他们的占比非常高,大概占了80%。但是这两年随着利率的下行,银行的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以及固收类的产品,货币产品等等都出现了逐年下降的态势。目前的资金流向了潜在收益更高的权益类产品。”
“对冲基金便是这类收益率更高的衍生品工具之一。”虞琬茹进一步表示,对冲基金的特点主要呈现在双向交易,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都可以追求绝对收益。同时它可以跨周期、跨市场、跨币种来分散风险,获取超额收益;另外特点是有可调配的杠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冲基金占到私募基金总量不到5%,而在美国已经达到了12%,市场有非常大的一个发展空间。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在期货市场已经有51个商品以及金融期货合约。主流的像螺纹钢、股指期货焦炭、玻璃等热门品种,这两年极大拓宽了对冲基金市场的容量。同时在场内上证501TF期权的推出,以及豆粕、白糖期权,更加丰富了对冲基金的工具。
“昨天的会议上,方主席讲到接下来会更加加快衍生品市场的完善,原油期货、商品期权以及其他的期货期权也指日可待。可以说衍生产品的创新应该说是未来私募基金不可获缺的一个工具,也是我们期货公司进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手段” 虞琬茹总结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