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白糖期权上市初期的平稳运行,为未来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企业对期权的利用,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伴随着期权市场的成长,企业的风险管理将更加灵活和方便,“保险+期货”试点效果也将不断提升,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注入了新的动力。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上市期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上市之初,郑商所就对期权套期保值进行了相应的制度设计。如白糖期权、期货套保额度共用,期权套保持仓行权后,套保属性继承;买方主动提出行权时,卖方履约配对时对套保持仓进行后置顺序保护,降低套保持仓配散风险。上市以来,已有多家涉糖企业参与期权交易,有2家企业申请期权套保额度。期权套保业务开展过程中,从客户申请、会员流程到交易所业务管理,均顺利通过了实盘检验。
期权是一种新型的套保工具,与期货在策略、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白糖期权上市初期,也是企业客户的“练手期”。该负责人介绍,为了降低企业利用白糖期权套期保值的风险,交易所对企业开展套期保值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额度管理,期权保值申请数量不超过600手,目的是为企业熟悉期权套期保值策略提供一个缓冲期。据了解,通过试手,企业对白糖期权独特的风险管理特性有了真实的感受。期权上市后,白糖期货经历了大幅下跌的行情,价格从6800元/吨最低跌到6000元/吨。一些企业通过买入看跌期权,有效锁定了市场风险。
有市场人士反映,随着涉糖企业对白糖期权认识不断加深,参与期权套保能力不断加强,200手的白糖期权持仓限额、600手的套保持仓限额,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客户日益增加的风险管理需求。据了解,今年郑商所 “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中,白糖品种有16个。试点主体认为,白糖期权的上市,可以更方便地管理方向性风险和波动率风险,降低场外期权的对冲成本,助推“保险+期货”项目的开展。同时,由于持仓限额较小,试点项目还不能完全通过场内期权进行对冲,制约了风险管理子公司等主体的避险需求和正常参与。
白糖期权上市以来,经历了挂盘、交易、结算、到期行权(放弃)等一系列完整的业务情景,交易、行权、结算业务运转正常,从规则到技术,从硬件到软件得到较为全面的检验。投资者参与理性,做市商报价能力提高,交易所、期货公司期权业务管理经验增加,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市场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市场人士建议,在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的前提下,为促进期权市场功能发挥,可适时对持仓限额等措施进行优化调整,推动白糖期权市场从“稳起步”向“稳发展”阶段转换。 (完)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