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币的稳步升值,“降准”窗口是否已经开启?当前“降准”同以往有何不同?未来的货币政策又会走向何方?我们专访了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
邓海清认为从9月份开始,“降准”的条件逐渐具备。首先,近期人民币汇率的稳步走高,为“降准”提供了外部条件;其次,国内的经济基本面和金融市场体系对降准也存在强烈需求。
针对市场“降准”的不同声音。邓海清强调,与以往不同,此次“降准”为新型“降准”,并不传递央行“紧或松”的货币政策信号,而是作为结构性优化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新型“降准”,不仅能够有效打破目前MLF等货币市场工具不能解决结构性困境,例如资金在分配过程中被大行、股份制银行截留,下游的非银和小型金融机构就得不到该有的资金分配,使得市场更加公平,而且可以减少银行同业间资金往来,有利于去金融同业杠杆。
但是他同时认为,虽然目前“降准”条件基本成熟,但是央行对此仍存在一定顾虑,因此实际操作“降准”的时间极有可能在十月中旬或十月底之后。
此外,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邓海清指出,稳健中性仍是方向,两者侧重点不同,一方面未来货币政策的风格将是稳健的,另一方面政策效果将是中性的。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