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挺价与“保值”并行
提要
虽然临近春节,但玻璃现货市场并未出现淡季趋势,价格维持高位整理。随着玻璃行业景气度回升,在有着“中国玻璃城”之称的河北沙河,玻璃企业正在上演一场挺价与“保值”的策略大战,往年同期经常出现的“价格战”已不复存在。
生产企业挺价心态明显
岁末年初通常是玻璃的销售淡季,玻璃价格往往出现季节性回落,尤其是在冬季需求骤降的北方地区,玻璃厂家会上演激烈的“价格战”。然而,近两年这一局面有所改观,销售淡季北方玻璃价格跌幅明显收窄,玻璃生产企业频频挺价,以往的“价格战”逐渐淡出了市场视线。
在沙河长城玻璃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武延民的印象里,以往随着春节临近,玻璃市场价格会出现大幅下跌,跌幅在10%左右甚至更多,但今年却是例外。进入农历腊月以来,沙河市场主流薄板产品价格从1470元/吨下降到1460元/吨,降幅只有10元/吨。“当前玻璃市场没有了‘价格战’,厂家挺价意愿很强。”武延民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作为玻璃市场的风向标,沙河厂家的一举一动无疑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对于这一变化,不少业内人士提出疑问:为何近两年的玻璃市场会出现如此变化?沙河玻璃厂家挺价的出发点又是什么呢?
此次受访的沙河玻璃厂家多数较为看好后期走势,去年同期厂家挺价态度坚决,今年同样如此。从这些玻璃厂家表现出的乐观积极心态,记者似乎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据了解,2016—2017年,玻璃行业景气度回升,生产企业利润明显增长,资金压力较2014—2015年显著改善,企业心态显得较为乐观。玻璃价格对库存的敏感度有所下降,两者的相关性不如往年明显。
“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上游库存累积速度有所提升。中国玻璃期货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全国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库存同比增长逾200万重箱,1月份环比增长187万重箱,增速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由此可见,今年春节前下游备货意愿不强,淡季库存压力主要集中在玻璃生产企业身上。”中大期货分析师张骏表示,按照往年惯例,春节期间部分生产企业会让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存货。但今年生产企业出台优惠政策的幅度和数量都低于去年同期,玻璃企业之间并未因库存累积而出现大打“价格战”的现象。
“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玻璃库存有所增加,但是也算在正常范围内。”河北正大玻璃期货部负责人庄自朝表示,库存的积累也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存在,这与去年11月份开始的采暖季政策有一定关系,再加上深加工未能正常生产,需求一直被压制。但是市场预期今年3月份以后需求会逐步恢复,玻璃企业目前也开始挺价。
在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张驰看来,玻璃厂家之所以坚持挺价模式,还是因为对2018年市场较为看好,不太愿意降价换取流动性。“近年玻璃厂家连续挺价,每一次库存大幅累积后,下游总是会被迫接货,生产企业大幅盈利。在尝到挺价的甜头后,厂家自然就乐于挺价,尤其是近两年厂家盈利丰厚,资金面相对宽松,也有挺价的实力。”他表示。
这一看法也得到了武延民的证实。2017年玻璃现货市场总体走势超预期,表现为供给端理性收缩、现货价格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改善,这也为2018年现货市场继续向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玻璃企业挺价,一方面是为了维持来之不易的高价位,且对春节之后市场有良好预期;另一方面企业近两年效益较好,资金状况明显改善,再加上前期上游纯碱价格回落,春节期间厂家生产经营压力不大。”武延民认为,在存货挺价方面,企业有一定的底气。
“保值”策略带来双赢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河玻璃厂家频频挺价的同时,不少厂家还实施了“保值”策略。记者了解到,玻璃现货市场的“保值”并非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二者有着较大的差异。套期保值的目的是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利用期现价格走势趋同的原理,通过期货交易来规避现货价格上涨或下跌的风险;玻璃现货市场的“保值”纯粹是市场竞争行为,是厂家为了吸引贸易商备货而采取的优惠措施。
“我们这里所说的‘保值’,并不是在期货上套期保值,而是指生产企业为贸易商承担当前所购买货物的价格波动风险。”庄自朝解释说,当贸易商拉货达到一定数量时,未来玻璃价格上涨,赚了算贸易商的;若是价格下跌,厂家会按照跌下来的价格给贸易商结算,贸易商尚未销售的库存产品价格损失由生产企业来承担。这使得贸易商处于稳赚不赔的状态,这也是玻璃厂家给能分担库存压力的贸易商的一种激励措施。
在庄自朝看来,目前厂家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出于对节后行情的乐观预期。生产企业采取“保值”的策略,是为了打消贸易商对后期价格的顾虑。“今年的‘保值’政策和往年相比大同小异,只是在幅度和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往年是价格降了一段时间才开始‘保值’,今年降幅较小时就开始了,且‘保值’时间比去年同期长,这些都是企业出于看好未来行情做出的决定。”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保值”模式其实是北方市场常用的冬季去库存模式,现金流对玻璃厂家而言还是最重要的指标。“冬季有累库压力,如果直接降价,下游买涨不买跌,降价无法换取流动性。要从贸易商那里获取流动性,就需要同时采取挺价和‘保值’模式,这样贸易商只赚不赔,才有意愿为春季复工备货,厂家才能拿到想要的流动性。”张驰称。
“沙河企业执行的‘保值’政策,让经销商打款,把货拉到自己仓库,既保证了经销商冬储不会受损失,又有潜在的盈利。”武延民告诉记者,“保值”政策对于厂家来说,可以有效降低库存压力,缓解现金压力,对于经销商来说属于无风险的买卖,双方都能受益。
在他看来,今年采取“保值”策略的厂家比往年要多,厂家愿意替经销商承担后期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充分反映了厂家对后市持乐观态度。厂家在不降价的情况下,就达到了过去大幅降价才能得到的效果,既保障了厂家的利益,也消除了经销商存货的风险。
挺价与“保值”并行,厂家两种不同的策略是否会冲突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玻璃厂家挺价和“保值”两个策略并不冲突,甚至互为补充。挺价促进了“保值”,“保值”是为了更好的挺价。玻璃厂家通过“保值”等方式增强下游贸易商的黏度和稳定性,减少现货市场低价竞争行为,增强上游挺价的效果。
“从根本来说,挺价和‘保值’政策是一致的,就是维护价格的稳定。通过‘保值’政策,厂家和经销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统一战线’。价格上涨,大家都收益;价格下跌,经销商也不会有损失,低价出货的意愿就不强,更有利于市场价格的稳定。”武延民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两种政策的差异在于厂家库存的大小,库存能放得下就挺价,需要贸易商帮忙存货就采取“保值”措施。两种策略并行消除对淡季库存累积的忧虑,贸易商对价格下跌的预期减弱,进而进行冬储,稳定了淡季的价格。
春节后需求料逐步恢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平板玻璃产量6062万重箱,同比下降5.3%;1—12月份平板玻璃总产量79024万重箱,同比增加3.5%。从分月数据来看,去年10月份以后,受沙河地区停产等因素影响,产量增速明显减缓,对现货价格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
另外,玻璃上游纯碱价格去年12月初以来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对玻璃现货企业成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减轻了春节期间玻璃企业的资金压力。
“当前玻璃现货价格处于较强的调整区间。一方面,玻璃供应量减少对于现货有一定的支撑;另一方面,生产企业总体库存处于合理范围,压力不大,生产企业经营效益较好。”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生产企业资金情况尚可,后期不会出台更多的销售优惠政策,预计春节后会有更好的市场行情。
在上述人士看来,春节之后,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会有一轮补库存周期,如果终端房地产市场如期启动,则会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保值”和挺价的出发点是保持当前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并将当前的价格维持到节后刚需复苏阶段。由于淡季玻璃价格回调幅度有限,加之近期纯碱价格大跌,玻璃生产企业利润处于近两年以来的高位,远超去年同期。春节前下游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下降,玻璃销售出现下滑是季节性特点,贸易商在当前的高价局面下囤货意愿不强也属正常。但春节后,随着刚需的复苏,下游对玻璃价格的接受度将提升,生产企业的高利润有望延续。
“今年大家都在谈论的高库存问题和去年有些类似,价格高、库存高,但是采暖季过后的需求爆发将是大概率事件。”庄自朝表示,预计会和去年同期类似,节前高价高库存,贸易商社会库存低,节后需求一旦启动,玻璃企业库存快速下降,进而形成涨价的基础。对厂家来讲,目前采取的策略将持续到春节后。
市场人士预计,沙河的挺价和“保值”模式将延续到3月前后。“北方市场春季复工大概4月以后会开始。一般而言,考虑到终端需求的逐步恢复,玻璃厂家无需再向贸易商寻求流动性支撑,也就没有必要为贸易商承担风险去保价。至于挺价策略,要看市场最终的需求,如果春季复工需求稳定,厂家挺价会延续,但是如果需求不好,挺价模式将会较为被动。”张驰称。
实际上,对生产企业来讲,自己承担后期风险,也存在一定的变数,如果后期加工企业订单不及预期,高库存企业的压力就会显现。
“玻璃生产企业这些策略能否维持的关键在于节后刚需的复苏。”张骏表示,节前需求下滑较为明确,也在市场预期之中,企业根据自身产能及开工负荷能够预估库存的累积程度。春节后一旦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淡季大举累库的影响将会显现,届时玻璃价格很可能将承压下行。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