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专访东证期货甲醇分析师杜彩凤
提要
在期货市场,不同本领的人各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卖方研究员在把研究工作做扎实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特色,最终形成行业影响力。杜彩凤始终相信,研究创造价值,时间会是最好的答案。
2014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的杜彩凤,本科与研究生的专业都与经济、金融息息相关,按理说经济、金融专业出身的她有着更多的职业抉择,但是毕业后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进入期货行业。
机缘巧合开启期货分析之路
在杜彩凤看来,进入期货行业经过各种考量,也有着几分机缘巧合。据她介绍,在学校读书期间,为了增强职业技能,她积极在金融机构实习,涉足了一级市场拓展与二级市场研究等诸多领域,其中在期货公司研究所的实习经历让她印象深刻。她说:“初次与期货市场接触,让我感受到期货研究距离资本的多空博弈如此之近,却又需要独立冷静的思考,这对年轻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与其他行业相比,期货的核心在于为实体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这就要求期货从业者对企业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库存管理以及资金运用等经营环节都要非常熟悉。可以说,期货是实体与金融关联最紧密的行业之一,自始至终都具有‘接地气’的独特魅力。”杜彩凤分析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期货又是机制成熟的衍生品工具,市场分歧可以通过多空双方的正面博弈得以充分表达,在市场波动的过程中,边际变动与不确定性的交织令期货研究具有直面挑战的吸引力。
杜彩凤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面临职业抉择的时候,从事研究工作成了她的首选。巧合的是,彼时恰逢东证期货着力壮大研究团队,自此她正式加入东证期货,开启了期货研究之路。她说:“从业之初,我对期货公司分析师的定位更趋向于被动接受的角色,研究服务工作多是围绕公司经纪业务展开,对于期货行情的把握也只是忙于追逐热点,在前瞻性方面多有欠缺。不过,随着经验的累积与视野的开拓,我越来越体会到期货研究的挑战与魅力。”
深入了解产业是研究的利器
分析师在期货市场的成长犹如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杜彩凤的成长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她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最初从数据整理等案头工作开始,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梳理,逐步对甲醇行业形成认知。在她看来,自己通过产业链调研搜集整理到的一手资料对于研究框架的搭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解释说:“此时对市场的理解似懂非懂,持续追踪数据虽然能够解释部分行情的变化,但是对于变动趋势的把握似乎隔了很远的距离。”
杜彩凤表示,对行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是在与产业链各环节深入接触之后,通过与生产企业的接触,她对生产企业利润变动进而引发开工率调整有了更深的理解。哪些产能是区域内自产自销,哪些产能是商品化外销为主,哪些装置是关键的边际变量,这些相对繁琐却很关键的细节最终会积累成自己心中的图谱。她如是说:“能够避免研究员陷入庞杂信息汹涌而来却无从下手的局面,深入了解产业往往是分析行情时能够拨云见日的利器。类似地,通过了解下游企业的销售与盈利状况,会对需求端边际变动的理解更为深刻。”
杜彩凤举例说,在2017年甲醇的行情演变中,对甲醇下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理解:一是在常态情况下,占消费比重最大的甲醇制烯烃(MTO)多数装置稳定运行,只是一旦利润压缩至盈亏平衡附近会成为边际变量,此时值得重点关注;二是虽然2017年甲醇盈利改善,但是应重点追踪产能扩张受限的甲醛、醋酸等传统需求的开工负荷情况;三是具有增长潜力的醇醚燃料(由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等,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包括甲醇燃料、二甲醚燃料)容易被市场忽略,却又是2017年需求端的亮点。
“随着对产业链更深入的了解,分析师的研究思路会进一步清晰,会更懂得将研究重点放在何处,对行情的把握少了些慌乱多了些从容,这似乎是逐渐胸有丘壑的过程。”杜彩凤称,虽然现在自己对研究有了一定门道,但是她认为自身还有诸多不足,仍需进一步加深对产业链的了解。
与此同时,她也在做更多思考,希望做一名立足产业链又不局限于产业层面的分析师。在现有的研究体系中,期货公司的商品分析师往往单独覆盖个别品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供需基本面的研究。然而,长期来看,宏观经济、大宗商品周期波动、资金流动性等因素对价格趋势的影响更为深远。“如何做到基于资产配置的角度判断大宗商品价格趋势,这是对商品分析师更高层次的要求。”杜彩凤说。
从业以来,杜彩凤一直在期货公司专注于商品期货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她明显感受到,市场对专业研究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对研究员而言,可以说是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在她看来,期货公司的研究员目前仍立足于卖方研究,这就要求研究员既要有超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又需具备对边际变化的敏锐感知力,感知敏锐的分析师善于洞察市场前景,见微知著,透过现象抓住市场的本质,相反感知迟钝的分析师则过于拘泥和死板,只能看到现象,却看不到本质。同时还需具备清晰生动地表达见解、传播观点的能力。
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在期货市场这个生态圈中,不同本领的人各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卖方分析师在把研究工作做扎实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特色,最终形成行业影响力。“近些年,市场上一直出现优秀分析师转型的现象,这与期货行业的生态有关。优秀分析师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优秀的研究能力没办法变现,或是平台制约职业发展,很多人会选择转型。”杜彩凤认为,优秀分析师转型是行业惯常现象,但是也有新变化。可以关注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开始重视研究团队的搭建,卖方分析师职业发展空间有所改善,未来优秀分析师转型将会是职业发展路径抉择,而不仅仅是职业瓶颈之后的无奈之举。
“换个角度来看,分析师队伍转型对期货行业发展也是有所助益的,熟悉产业、深谙期货投资之道的优秀分析师转战投资公司、期现结合以及场外业务等领域,实际上是在更广泛的领域为期货行业的发展做着贡献。”杜彩凤称。
在期货行业中,高级分析师这一称号意味着深厚的积累与沉淀。在杜彩凤看来,首先,高级分析师应对产业格局发展脉络有深刻的理解,对影响行情的各项因素也应了然于胸;其次,高级分析师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对边际变化或行业拐点的预判能力是体现分析师研究实力的关键所在;最后,高级分析师应是经过市场检验并得到投资者认可的,也就是说,高级分析师至少应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也应具备指导实体企业实现有效套期保值的经验。
“此次被评为郑商所2017年度高级分析师,是对我研究工作的极大肯定,这对于提升行业关注度和自身影响力都有明显的助力。”杜彩凤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她将会再接再厉,立足于卖方研究的定位,力争将研究做得扎实且具有前瞻性。同时,还将争取进一步强化与产业链的联系,帮助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时,也会逐步完善自下而上的研究框架。
近两年商品市场的行情波澜壮阔,未来还会有更多期货品种上市,期货分析师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在机遇面前,市场也对分析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的发展变化、投资者结构的调整等诸多变量,迫使分析师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审视自身研究的局限性。杜彩凤始终相信,研究创造价值,时间会是很好的答案。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