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本报讯(记者 杨美)日前,大商所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联合在北京举办玉米基差贸易和场外期权培训班,邀请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北大荒粮食集团以及华信期货的相关人士就基差贸易和场外期权在玉米产业的应用进行了讲解。来自全国的饲料和玉米深加工企业代表约60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中,北大荒粮食集团有关人士对玉米基差贸易情况作了详细讲解。他表示,一个完整的玉米基差贸易市场,既要有卖方基差,也要有买方基差和众多有风险偏好的中间商参与基差流转。“玉米基差贸易对各类型的买方都有吸引力,基差贸易是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纽带。”他认为,以“期货价格+基差”作为贸易价格,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与期货市场价格紧密联系起来。
同时,他特别提到要“先关注基差,再关注点价”,在基差贸易风险控制中,要多关注基差变动,要保持团队思维,保持理性思考,与贸易对手方多交流。
华信期货有关人士在讲解场外期权在玉米产业的应用时表示,企业利用好场外期权,可以通过锁定期货价格来锁定销售价格。“企业购买场外期权产品后,在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同时,会获得价格上涨或者下跌带来的额外收益,避险增值效果远远好于利用期货空头或者多头头寸进行套期保值。”他表示,场外期权会为玉米产业链企业带来卓有成效的风险和价格管理。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土地大面积流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和经营者面临的风险损失不仅是成本或者产量,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以及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此,上述华信期货人士认为,农业风险管理机制亟待完善,发挥期货市场作用转移农业风险极为重要。今年大商所将支持期货公司开展“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为农民和大型粮食企业提供一个高效、便捷、易参与、可持续的综合性风险管理工具。
在谈到我国今年玉米供求形势分析时,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专家称,今秋新产玉米价格预计上升,未来几年全国玉米面积受需求推动稳中趋升,两三年内我国玉米将重返供应偏紧周期。
市场有关人士表示,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近两年,玉米场外期权交易蓬勃发展,当前各类市场主体对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以及基差贸易等创新模式进行风险管控的需求也显著增加。这充分说明了基差贸易是期货市场服务现货贸易的重要手段,基差点价是期货市场服务产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基差定价是我国大宗商品定价的必然趋势。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