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提资质、加难度、精准监管” 证监会资管新规较现行监管规定略有放宽,或将重塑期货资管

2018-07-22 10:27:00   来源:   作者:

7月20日晚,继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后,证监会就证监会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统称《资管业务新规》)公开征求意见。

据悉,近年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较快。自2016 年以来,证监会持续完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规则,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合规风控主体责任,行业合规风控意识有所增强,盲目扩张业务、忽视合规风控的情况得到初步遏制。2018 年4 月27 日,《指导意见》发布实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对照《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进存量业务和产品的规范。

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较快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需要在全面整合现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规则基础上,对照《指导意见》规定,针对监管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完善相关规则,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资管业务新规》起草,采取“1+1”(即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框架。两者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形成较为完整的规则体系。其中,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或将有两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方面,期货公司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等各类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监管规则得到统一,消除了监管套利,促进了期货公司与其他经营机构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期货资管队伍资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定义更加复杂,产品成立门槛越来越高,期货资管监管越来越精准,监管细则也逐渐增多。

现有期货资管总体运行良好,新规推动行业奔向成熟

证监会发言人在20日表示,截至2018年6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25.91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约14.92万亿元,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约10.83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约1600亿元。现有绝大多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运营情况总体良好,产品投资运作较为规范,对于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快速发展和内外部环境变化,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个别机构偏离资管业务本源,主动管理不足,风险控制薄弱。

银河期货财富中心产品团队总监陈翰洵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上半年的发展中,期货行业资管整体规模是企稳的。“在2016年7月以后,整个期货行业资管规模迅速回落,在去年受到一些公司违规开展非标业务后,规模看似得到回升。而随着今年上半年此类非标业务被叫停,加之暂停场外期权备案以及暂停资金垫产品备案,期货行业资管一度失去方向。年中时随着一些固收类产品的发行,规模有了一些小幅回升。”陈翰洵说。

国都期货经纪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屈晓宁也表示,期货行业资管自去年开始经历了去结构化,去通道化的变化后,规模缩减明显,特别是依靠结构化、专户和通道业务的期货公司。但与此同时,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传统产品的规模突飞猛进,特别是期货主观交易明显,另外,借助子公司和场外业务发行的资管产品也有明显进步,这使现有期货行业资管发展较为平稳。

谈到此次《资管业务新规》公开求证意见,国都期货资管部负责人侯伯双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资管业务新规》对期货资管行业规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期货行业资管和其他行业一样,同样是由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最终奔向成熟,此次新规的发布,规范期货行业资管经营,实质上是在推动、加速整个行业奔向成熟。

“随着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暴露出不少期货资管行业的问题,随着今年《指导意见》的出台,所有期货公司积极整改,普遍同行认为统一监管的背景下,只要期货资管恪守尽职,真正做到卖者尽责,便可以得到良性的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对期货资管某种意义上是利好,至少带给期货公司和其他管理人同台竞争的机会。”陈翰洵说。但他也同时表示,证监会7月20日发布的细则征求意见却打破了这一幻想。《资管业务新规》再次对期货资管提出了特别的差异化监管。差异化监管体现出监管部门对期货资管的关心和关注,但在业务发展上,非常不利于期货资管的规模发展。

“柔性安排,新老划断”增加规则弹性,期货资管监管更彻底

在《资管业务新规》起草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立足当前市场运行特点和存量资管业务情况,设置了过渡期,并且作了“新老划断”的柔性安排。

过渡期内,各机构在有序压缩存量尚不符合《资管业务新规》规定的产品整体规模的前提下,允许存量尚不符合《资管业务新规》规定的产品滚动续作,且不统一限定整改进度,允许机构结合自身情况有序规范,逐步消化,实现新旧规则的平稳、有序衔接。过渡期结束后,对于确因特殊原因难以规范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未到期的存量非标准化股权类资产,经证监会同意,采取适当安排妥善处理。

陈翰洵对此表示,此规定完全符合《指导意见》的精神以及监管逻辑,其主要目的是给行业一个过渡期,让经营机构按部就班的过渡,但监管方向和监管力度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侯伯双也表示,“柔性安排,妥善处理”表现出来的是监管的方式方法更加人性化,而监管力度没有丝毫减弱,“回归本源,合规经营”的监管方向坚定而明确,监管层规范发展资管市场的决心不容动摇。同时,如此柔性的安排也恰恰说明资管监管更彻底,且不留一个死角,该规定也意味着市场上的每一只产品都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产品规范运作,所有机构规范经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次《资管业务新规》的推出对期货资管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决定了期货资管日后的发展方向。

陈翰洵认为,《资管业务新规》对期货资管在“提资质”、“加难度”、“精准”三方面有着深刻影响。他进一步解释认为,首先期货资管队伍资质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第五条中,要求期货资管需要有高管及5个投资经理、5个专职研究人员。而事实是,在这10个人的基础上一般还需要有2名风控,2名交易员,1名基金会计,1名TA登记人员,若干名产品经理。综合起来,期货资管未来需要一个近20人的团队才能基本满足监管的要求。在第十三条中要求投资经理需具备三年的投资相关经验。他表示,这些规定对目前业务量急剧萎缩的期货资管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其次,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定义更加复杂,产品成立门槛越来越高。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中第八条,特别提出跟投不得高于20%,之前期货资管的相关法规要求是50%。《运做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第五条要求产品成立规模要在1000万以上,大幅提高了产品成立门槛。同时,期货资管最关心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的定义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为:“合约持仓金额比例不低于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 80%,且期货账户权益超过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20%的,为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这个要求明显比其他几类产品的要求更加复杂。因此,在整体法规的要求中,期货资管的展业难度相较之前的法规要求,相较证监会体系内其他管理人要加大很多。

再次,监管部门针对期货资管在《运做管理规定(征求意见)》中针对期货资管提出了几点特别的监管要求,这三点特别的监管要求如果得到确认,将很大程度上颠覆期货资管行业的现状。分别为:

在《运做管理规定(征求意见)》中第十五条: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管理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管理计划的受托资金规模,不得低于其管理的全部资产管理计划受托资金规模的 10%。

第十六条: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投资于《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五)项规定资产,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得通过投资于《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六)项规定资产变相扩大投资范围或者规避监管要求。

陈翰洵解释道,第十六条的两款中,明确了期货公司资管不能投资于一切非标资产,包括期货公司擅长的场外商品期权。同时,也不能通过其他管理人的产品投资上述标的。在第十五条中,要求公司整体的管理规模要和公司管理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规模保持另一个固定的比例。

“监管的逻辑应该是期货资管一定要为期货行业服务,要回归本源,回归主业。但是这些规定对于期货资管的规模将是沉重打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并不是私募行业的主流产品,并不被资金方及代销机构所认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第二十一条对该类型的要求又比较复杂而严格。这使得衍生品的发行难度将很大,规模则相对较小。”陈翰洵认为,若将整体规模与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的规模相挂钩,将会大幅限制期货资管总体规模的发展。

期货资管理应回归理性和主流管理,服务于期货行业发展

此次《资管业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让期货资管业务人员看到了监管的决心,也引发期货资管业务回归主业、努力为期货行业发展服务的思考。

陈翰洵表示,未来期货资管更加主要回归主业,实现以自主管理带动财富管理,寻找并展现期货资管的独有优势。目前期货资管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的来源问题,通道业务如果受到大幅影响,期货资管将丧失银行、代销机构等重要的资金来源。“而能否破局还要看期货公司领导层对资管的定位,以及哪家公司可以最先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陈翰洵说。

屈晓宁则认为,从目前来看,期货资管牌照在投资范围方面具有优势。经历了三四年的发展,期货公司自身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资管产品和基金管理人,同时也结合期货行业本身的价格发现和期现结合特点,衍生出很多创新性资管产品。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产品穿透核查的双重规定下,期货资管业务已经从疯狂发展逐步回归到理性和主流管理的道路上来。未来,随着市场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分工细化,优秀的资管产品将越来越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优秀的资管人才将是极度稀缺资源。

 
责任编辑: 赵彬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