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首席记者 乔林生)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了我国今年早稻产量数据。
根据对早稻主产区的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的重点调查,2018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如下:一是全国早稻播种面积7187万亩,比2017年减少525万亩,下降6.8%。二是全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398公斤/亩,比2017年增加10公斤/亩,增长2.7%。三是全国早稻总产量2859万吨,比2017年减产128万吨,下降4.3%。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解读2018年早稻生产情况时表示:
播种面积减少。早稻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主动进行结构调整。由于早稻单产低,品质较差, 价格也比中稻低,加之“双抢”劳动强度大,导致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不强,部分农户选择“双季稻改单季稻”或“水田改旱田”,改种大豆等作物。二是早稻播种移栽期间,广东、广西降雨量比正常年景偏少,气温偏高,灌溉条件偏差,插秧用水不足,局部地区将早稻田改为中稻或其他作物。三是部分地区休耕轮作面积增加,减少早稻种植。
单产增加。早稻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早稻育秧移栽期间,除局部地区受旱用水不足外,江南、华南大部地区以晴为主,热量充足、无明显低温阴雨和寡照天气,保证了早稻育秧、移栽和苗期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早稻个体发育较好。二是拔节抽穗期间,产区大部分时段温度适宜、日照充足,温高雨少有利于早稻晒田控蘖以及扬花授粉,提高稻穗结实率。三是灌浆收获期间,早稻产区晴天多,大部时段光热正常,日照充足,有利于早稻灌浆、成熟、收割以及晾晒。
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这是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的结果,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成果,是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表现。2018年早稻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由于早稻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比重较低,加之稻谷库存较多,对国家粮食供给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