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09日讯
4月10日,将迎来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机制出台后的首个调价窗口期。
按照新的机制,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天缩至10天,计价办法由原来的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改为10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取消了国际市场油价波动4%才能调价的幅度限制;根据国内原油进口结构变化,适当调整了挂靠油种。简言之,缩短调价周期,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以上三点形成此次机制完善的核心。
可以肯定,今后国内成品油调价频率加快,调价时间节点透明度增强,价格将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无风险套利、市场投机的空间将受到打压。
不过,在本次价格机制完善中,新方案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油种,却没有公布具体油种变化、加权比重和计算公式,使得机制的透明度下降。这一点也引发了人们“新机制与民争利”的推论。之所以如此,根本的问题在于公众和媒体舆论对于油价调整幅度、上调还是下调、调整会否到位的关切及对上述问题的“有罪推定”。
笔者认为,不完全公开定价信息是基于对能源安全、稳定市场的考虑。在2000年改革方案中,国内成品油与新加坡市场直接挂钩,每月一调。因定价方法过于透明,市场投机和走私行为泛滥。2001年前后发生诸多走私案件,厦门远华走私案就是代表。再者,以往诸多社会机构定期公布挂靠油种价格变化情况,并推测上调或下调油价,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市场波动,并使价格管理变得被动。
另外一个考虑是,不公开挂靠油种为避免游资炒作。随着我国原油进口规模提高,原油进口来源和国内价格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石油具有金融属性,从国家利益出发,过于透明的定价机制容易引发炒作,推高油价,接下来的连锁反应是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国内油价提高、石油储备成本加大。
我国油价改革一直延续稳步推进、有控制的市场化路线。根据国家发改委负责人的解释:“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都会调整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按照新规则调价,石油企业炼油环节亏损将得到改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得到理顺。
从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进程看,新的机制是油价市场化渐进式改革的再进一步。我国油价改革以市场化为目标,由完全政府定价到价格双轨制(1998年之前),再到政府指导价,与国际石油市场间接接轨。
之所以与国际接轨,源于当前我国石油资源禀赋和进口格局。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原油接连突破1亿吨、2亿吨关口。2012年原油进口2.7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57.8%。一半以上且在不断增长的进口份额,使得国内油价不得不裹挟在国际油价的浮沉之中。
基于此,我国采取“原油加成本”的定价方法,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和适当利润确定。
但这种机制设计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定价机制仅与国内市场间接接轨,且在国家控制之下,并不能完全反映国内供求关系。例如,在2011年10月9日,国家下调汽柴油价格300元/吨。但调价之后,江苏、湖北、内蒙古等地均出现柴油紧张局面。而事实上,从当年7月份开始,柴油市场供需矛盾已经出现。接下来的成品油价格调控和机制改革应更加注重国内供需变化,以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市场化,由市场主体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状况竞争定价,政府强化监管。现阶段,为减少国际市场冲击,政府指导价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接下来,国家应为石油逐步市场化创造条件。这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石油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构建竞争的产业组织模式;二是政府监管职能的提高。
在本轮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契机下,政府应该转变价格管理者、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将管理重点转移到立法、政策制订、财税手段调控、产品质量监督、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竞争等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秀强)
成品油挂靠油种变化一览
1998年按照新加坡市场相应确定
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
2000年随国际油价变化相应调整
2000年6月开始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
2001年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
方案还规定,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至8%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2009年挂靠布伦特、迪拜、辛塔三种原油现货价格
2009年,改革方案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2013年调整挂靠油种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将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
会议通知:近几年,随着国内成品油供应“第三支力量”的地方炼油企业产能不断扩大,其对原料、资金和市场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引入新的投资,建立新的合作模式,如何获得低价的资源,开辟更多的客户群体成为许多地炼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生意社在舟山市人民政府特别指导下,特携手世界精炼协会及舟山大宗举办第六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暨第五届中外油商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石油巨头、石油进口商、石油批发、贸易、仓储物流企业、投融资机构等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发展大计。详情联系:0531-62311808 高女士。
(文章来源:新华网)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