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9月8日下午,在郑州举办的2018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交易所国际化路径及经验”预热论坛的“境外交易所国际化路径及思考”圆桌论坛中,多位来自境内外交易所专家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交易所国际化有多种选择路径,但合作交流是其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在新加坡交易所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市场总经理简佩玉看来,交易所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双向通道”,不仅意味着本地产品要“走出去”,更意味着国际产品的“引进来”。
德意志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姒元忠说,在“走出去”“引进来”的合作过程中,因为要跟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交易所合作,受文化、法规、客户结构以及时区等因素影响,交易所国际化很可能面临很多困难。特别是在彼此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交易所的国际化就将面临更多的阻碍。
对于很多国际化的交易所而言,受其客户、业务内容等影响,国际化一直都是这些交易所对自己的核心定位。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德意志交易所、泛欧交易所等都是国际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其客户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其业务更是以国际业务为主。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一个非常便捷、快速有效的交易平台,这类交易所不仅将自己设定为一站式服务的交易所平台,更在IT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除此之外,据姒元忠介绍,德交所为实现国际化,在产品设计上也有所拓展,不仅提供欧洲的交易产品,还持续发展了一些跟其他地区相关的产品。预计今年年底,德交所会将交易时段延长到21个小时(包括亚洲交易时间),进而服务更多国际投资者。
泛欧交易所亚洲区首席代表李豫燕介绍经验时表示,泛欧交易所的国家化主要是通过并购完成的。去年年底,为提前布局脱欧,泛欧交易所就通过收购的方式将平台扩展到了爱尔兰。另外,泛欧交易所还通过技术输出、合作共赢等方式促进了交易所的国际化。实际上,在过去的五年中,泛欧交易所通过跟合作伙伴之间深入的交流,已逐渐将业务延伸到了中国。
实际上,除了合作、并购、提供相应的服务外,交易所的国际化路径还与所在市场的文化、政治背景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以中国港交所和新交所为例,即使两个交易所都处于较为国际化的地域,但受各自文化、政治等环境不同的影响,两家交易所国际化的途径也不相同。新交所的国际化往往会借鉴国际市场的监管及法规。据中国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徐春萌介绍,除了国际收购等途径外,内地的改革开放也给港交所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契机。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