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9月8日,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2018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的“交易所国际化路径及经验”预热论坛上表示,2018年开启了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元年,期货品种、经营机构、投资者国际化将形成协同效应,促进期货市场与期货行业健康发展。
胡俞越表示,今年原油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彰显了中国金融开放新姿态,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实现了期货市场国际化的“以点带面”之举。实际上,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就是要让 “中国价格”走出去,将竞争机制和国际投资者引进来。原油和铁矿石作为中国首批国际化期货品种,将带动整个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对期货交易所、期货品种以及投资者的国际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原油、铁矿石期货国际化需要外汇期货保驾护航。”胡俞越认为,在中国开启金融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推出外汇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也可以为外汇期货的推出提供宝贵的监管经验和制度经验。尽早推出外汇期货有助于规避原油和铁矿石期货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风险,有助于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资本市场,有助于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构想的顺利实现。
作为我国期货市场开放的另一重要举措,证监会发布的《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明确,到2021年,外资持有期货公司股权比例不设限制。对此,胡俞越表示,期货行业引进外资就是引进了竞争机制,倒逼国内期货经营机构提升竞争力,会推动期货市场加速走向规范、成熟、开放。同时,境外资源可以给中国期货公司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经营方式,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为中国期货公司走向全球市场提供经验、资金、人才支持。
胡俞越认为,期货这个“小行业”面临的其实是个“大市场”,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意义重大。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不仅是提升中国金融“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还是中国参与全球资源、财富配置的重要途径,更是争夺大宗商品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对于未来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胡俞越说,首先是推动交易所体制改革,打造国际化综合服务平台;其次是推进品种国际化,夯实期货市场国际化基础;最后投资者国际化要循序渐进,“走出去”和“引进来”要协同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