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场低迷、委外资金撤出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迷你基金处置速度加快。数据显示,10月份共有32只公募基金进入清算程序,年内共有326只进入清算期,这个数字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清盘总数的3倍。
10月32只基金进入清算程序
昨日,又有3只基金发布清盘公告。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两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出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已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终止条款。根据基金合同有关约定,上述产品于10月31日进入清算程序,且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另外一家基金公司也发布公告称,旗下一只灵活配置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在开放期结束次日(即2018年10月30日)日终,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已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终止条款。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基金公司将终止该基金,并自10月31日起,根据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对其进行财产清算。
事实上,今年以来,基金清盘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且呈现出加速态势。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今年1月、2月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数量分别为20只、8只,而到了3月份之后,每月基金清盘数量多在30~45只,8月份达到创纪录的48只。
10月份,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清盘的基金数量为17只,直接清盘的有15只,合计32只。从基金类型来看,混合型基金和债基依旧是清盘基金的主力,尤其是混合型基金,达到20只,占比超过六成。此外,还有1只股票型QDII和股票型ETF,两只产品三季末规模均只剩下1000万元左右。
年内清盘基金326只为去年全年总数的3倍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10月底,今年以来公告终止合同并已进入清算期的基金达到326只,是去年全年的3.2倍。
数据显示,自2014年出现首只清盘基金开始,2014年至2017年每年的清盘基金数分别为4只、31只、18只和102只,而今年前10个月的清盘数不仅远超2017年,也大幅超过此前所有年份清盘数的总和。清盘方式上,除少部分保本基金或理财基金等因存续期到期清盘外,年内大部分产品属于表决清盘和触发清盘条款从而直接宣告清盘。
沪上一家中型公募产品部人士坦言,过去不少基金公司为了“屯壳”,申报了多只新基金,而多数产品同质化严重。受市场不景气以及委外资金撤出等影响,一些基金运作“入不敷出”,严重影响了公司和持有人的利益,在清盘日趋常态化下,基金公司也乐意将这些产品进行终止、清算。
此外,从监管上来看,迷你基金数量较多或者超期未募基金超过一定比例,都将影响公司后继产品申报。在“去库存”压力之下,不少公募也选择了先保成立然后再清盘的方式,这也是造成基金清盘数量上升的原因之一。
“清盘基金多为混合型基金和债基,这跟此前委外资金大举涌入不无关系。”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市场运作情况变化、业绩不达预期以及监管政策收紧等均是造成定制基金“空壳化”的原因,一旦资金方撤离,而基金公司又找不到新的资金注入,那相较于维持成本而言,许多公司还是乐意进行清盘的。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