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全球信贷市场风险正在积聚,引爆或许只在一瞬间?

2018-12-10 08:36:31   来源:   作者:

对很多公司来说,获得贷款在过去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即使是高风险贷款也是如此。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全球信贷市场开始收紧,在欧洲,过去两周内有三起企业并购贷款被取消。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市场情绪的转变是严峻的,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投资者都在争相买入浮动利率产品,如杠杆贷款证券化产品,因为在利率上涨的环境中,浮动利率产品的表现会更好。投资者强劲的需求使得借款企业能够将评级较差的新债卖出,而这些杠杆率较高的新债,在近几个月引发了监管机构和债券评级机构的警告。

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加上对贸易局势的焦虑,让部分投资者在年底时不愿过分承担风险,这些担忧也正在信贷市场蔓延。

KLNF杠杆融资集团CEO理查德(Richard Farley)说:“很少人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但贪婪和恐惧都是具有延续性的,我们现在肯定离恐惧更近了。”

资产价格下跌

现在,欧洲和美国的杠杆贷款价格指数处于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几乎所有流通在外的债券的价格都低于其面值。根据摩根大通11月30日的一份报告,目前市面流通的溢价债券占比已从10月初的65.4%下滑至目前的3.9%,创下近29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波动性的加剧使投资者更加不安,杠杆型基金受到的直接影响最大。基金研究机构Lipper的数据显示,在近三周内就有近40亿美元的资金从对冲基金撤走,这是近四年来资金逃速最快的一次。信贷市场的疲软也引起了华尔街的担忧,债券承销商们不得不将手头的债券大甩卖。。

美国杠杆贷款指数跌至两年低点。

美国杠杆贷款指数跌至两年低点

高收益债券评级下调速度加快

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发出了警告信号,同时在二级市场交易的企业债的价格趋势也可能暗示着市场发展的方向。在今年2月第一轮美股大跌期间,投资级别债券和垃圾债的价格仍保持相对弹性。但在10月标普500指数暴跌7%之后,信贷市场也陷入了困境。

美国高收益率债券指数较上个月上涨115个基点,投资级债券上涨了30个基点,导致许多人质疑这些信用债券是否真的是能够保本付息。

投资级债券表现不佳的一个催化剂是债券评级下调的速度加快。高盛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有近900亿美元的债券已经从A级被降级至BBB级,受影响的债券金额创下了自2015年第四季度之最。作为比垃圾债高一个投资等级的债券,BBB级债券约占美国投资级债券市场近60%的份额,持有BBB级债券的投资者在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很大风险,当信贷市场进一步恶化时尤为如此。

持续的债券评级下调对资本结构较差的企业不断施加压力,最终可能导致低评级债券的市场规模出现扩张。而且随着利率上升和油价下跌,这些高收益债券市场也受到了影响。高盛指出,今年高收益的企业债券市场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发行量来自于能源相关企业,而他们很大一部分的融资都已用于偿还旧债和再融资。

IMF发出警告

另一个遭受严峻考验的信贷市场是杠杆贷款市场。 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发出警告,规模近1.3万亿美元的杠杆贷款市场存在过度扩张的现象,其规模近几年一直在激增。

IMF的报告指出,仅2017年新发行的杠杆贷款就达到了创纪录的7880亿美元,超过了2007年的高点7620亿美元。而且部分杆杠贷款存在的承保标准和信用质量下滑也让人担忧,比如契约式贷款。契约式贷款是一种对借款人限制较少的融资方式,合约协议普遍对投资者提供较少保护。传统贷款通常在合同中附带了对贷款人的系列保护措施,但契约贷款则对借款人的抵押品、付款条件和收入水平的限制较少。当发生违约时,贷款人的损失会较大。今年,契约式贷款产品占了机构投资者信贷产品组合近80%的比重,而2007年这一比例仅为30%。这些契约式贷款在经济低迷时很可能将投资者暴露在风险更高的环境中。

这与美联储在过去几个月发出的警告相呼应。美联储银行监管副主席兰德尔(Randal Quarles)上周一也警告称,美联储正密切关注银行契约式贷款的风险敞口,这些包装过的杠杆贷款证券化产品大部分都卖给了对冲基金和养老金基金等机构客户,而且产品承销的标准也在下降,必须警惕这类风险。

尽管如此,并非所有信贷投资者都受这种负面消息影响,还有投资者保持乐观,确信这种信贷市场的回调是暂时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CarVal Investors的企业贷款负责人克里斯(Chris Mawn)就称:“目前为止,信贷资产价格的下滑趋势仍相对稳定,部分投资者会受到机会主义的驱使来买进这些信贷产品,而不赶着抛售的投资者也会继续持有它们。”

 
责任编辑: 张玉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