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新中国探索创设期货市场30年记
期货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和重要成果之一。
一
改革开放,涌荡春潮。
思想解放席卷上世纪80年代的神州大地,市场思维、市场理念、市场意识、市场力量,如雨后春笋,节节拔高。
据《资本市场系列丛书V·期货市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改革开放后,官方文本中最早出现“期货交易”一词,是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提出,“大中城市在继续办好农贸市场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沟通市场信息、组织期货交易的农副产品贸易中心。此事应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可见,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就开始重视期货交易,期望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1988年,意义非凡,作为探索创设期货市场元年,铿锵进入新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史。
时值改革开放10周年,全国上下激情日盛,百业正兴。
作为粮食大国,如何建立粮食流通市场体制和推进市场价格改革,成为摆在我们国家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历史课题。
于是,历史选择了期货市场,期货市场走到了历史前台。
期货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化工具和手段,独有的引领作用和经济价值,被赋予和承担起了加快推进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机制的历史重任。
两年后,1990年10月12日,国家推动创设的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的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郑州隆重开业,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事件,更是被国内外媒体称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重要步骤”、“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国发展商品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方面有了具体的、确实的手段”。
期货市场起步伊始,市场基因和全球基因,都深刻影响着年轻期货市场的发展脚步。
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期货热”迅速蔓延全国,外盘交易蜂拥而至。
然而,成长毕竟是有代价的。
纾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和流通体制弊端而快速发展的期货市场,当遇到国内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和理念不同步、经济主体避险意识不充分、社会理财投资理念不健全,清理整顿也是自然之选。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动心忍性,意欲繁盛。
新千年来临,经过多年去疴除弊、固本强体,中国期货市场终于在新世纪盛世绽放:
商品期货市场规模跃居全球首位;期货价格成为宏观调控部门监测经济运行的重要参考和国内外贸易定价基准或参考基准;期货经济功能越发为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倚重,期货工具正在不可或缺。
二
孜孜躬行,吐蕊芳华。
经过30年探索发展,期货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上市品种基本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包括期货与期权、场内与场外、境内与境外在内的衍生品市场体系已初步构建,市场承载力已较为可观。
期货行业仅用不到30年时间(其中包括长达7年的清理整顿),就以4家期货交易所,140多家期货公司,1600多家营业部,50000多名从业人员,4000多亿元客户权益,以60个期货品种和期货期权,撬动和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链和重要金融领域,打通并推动形成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全国性统一大市场。
期货行业仅用不到30年时间,卓有成效地把近半数期货品种的套保效率推升过80%(其中14个品种套保效率超过95%),把近半数的期货品种法人客户持仓占比推升过50%(其中5个品种占比超过70%),把“风险意识”、“风险管理理念”,“国际视野”、“全球化思维”,逐步内化为越来越多市场宏观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自觉行为,助推实体行业企业健步走向全球,成为“与狼共舞”的新时代“弄潮健将”。
期货行业仅用不到30年时间,已经和正在为经济社会培养、输送与凝聚一大批既熟悉期货和现货、场内和场外、期货和期权,又熟悉金融与实体、国内和国外的多维度复合型经济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是期货行业为国家创造的更为宝贵且更具价值的社会财富。
期货行业仅用不到30年时间,迅速成为名列前茅的全球商品期货期权交易市场,崛起为全球期货行业新贵和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价格”、“中国规则”、“中国智慧”、“中国贡献”世界瞩目。后起的中国期货市场,不再是一个跟随者、合唱者,还是一个创新者、贡献者。从独有品种上市,到市场规则输出,再到监管举措首创,中国期货市场正在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成长力量和引领力量。
当前,期货行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正在发挥独特的市场作用。
三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
依托国情,向境外学习,期货市场诞生伊始,融入全球的雄心不灭。
清理整顿中被“一刀切”而中止的境外业务,在本世纪之初,随着期货市场躯体日健而渐次放行。
国有龙头企业境外期货业务率先放开,标杆矗立,引领市场航向。
国内期货交易所引入境外交割品牌、吸收境外机构为会员、启动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境外设立或参股交易所,境内外期货交易所双向设立代表机构。
中外合资期货公司呱呱落地,内地期货公司布局香港。随着境外并购“第一单”出现,期货公司已把境外分支机构拓至欧美。
特别是,上海原油期货首开风气之先,吸引境外交易者踊跃进驻。铁矿石、PTA等已上市期货品种的接踵而至,大大增强了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成色,“中国价格”在亚太地区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和权重,正在加速提升。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
8月24日,境外投资者可申请持有境内期货公司股比不超过51%,3年后股比不受限制。《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宣告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这是勇气和决心。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这是宣言和承诺。
一场“走出去、引进来”的盛世大戏,正在中国期货市场倾情上演,不断深刻改变世界期货版图的同时,也快速提升着中国经济金融的软实力。
从“中国价格”到“世界价格”,从“中国规则”到“世界规则”,正在自信的中国期货人手里,从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四
任重道远,勠力向前。
上一个30年,我们栉风沐雨,孜孜以求;下一个30年,我们怀揣执念,继续前行。
建设一个衍生品工具齐备、功能发挥充分、运行安全高效的期货市场,以更好地服务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我们需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期货市场还缺少最高层阶的行业发展大法,市场法治基础夯实将会把期货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推进法治,时不我待。
做深做精现有期货品种,丰富期货交易工具,均衡期货品种结构,优化投资者交易群体,提升期货品种和工具的套保效率及产业服务能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期货业界贡献更多才智。
加快推动相关部门更加优化税务、财会等配套措施和运营环境,尽快明确分支机构主体性质界定和增信,便于期货经营机构全力开展经纪、咨询、资管、场外、期现、做市、国际等各项业务。相信获得助力的期货经营机构,必能更快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力量,护航国内行业企业更好地走向全球。
时下,国际局势风起云涌,波诡云谲,防范“黑天鹅”、“灰犀牛”,增强国民经济和经济实体抵御外来市场风险的能力,期货行业更加需要责任担当,进一步加快深度融合世界的步伐。
能力和水平,只有在激烈竞争中才能快速提高。
五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一直在路上。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