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近日,中石化全资子公司联合石化高管因原油套保业务亏损被停职,影响到中石油股价暴跌的事件受到业内人士的热评。为此,期货日报记者采访到“中国期货之父”常清,解读“中石化事件”暴露出的深层问题。
常清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按照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如果联合石化根据自身贸易和生产加工的需求进行买入保值或者卖出保值,根本不可能出现多达几十亿美元的亏损。
探究事件暴露出的深层问题,常清表示,从根本上看是我国国企、央企的体制问题。
“和当年中航油陈久霖相同的是,联合石化陈波此次也选择了做场外期权,中石化想要利用衍生品市场但却不想花钱,国外的投行就为其设计了场外的一对一合同,在交易过程中石化便不用进入公开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常清表示,这种场外的一对一合同可以赚小钱,但是一赔就要赔大钱。
常清表示,如果中石化进入公开市场做套期保值,可能就需要进行研究、做出套保方案,走领导批准的流程。但是中石化做套期保值不进入国内公开交易市场,不花费资金、同时借用中石化的名字做场外期权,就很有可能略过体制跑偏进入了投机。“这就暴露出了国企的体制问题。”
据常清介绍,当前我国大型国企、央企进行套期保值还有一定的阻力。“当前国企对衍生品市场的利用存在很大需求,但从国企内部看,从公司的管理者到执行者都缺乏相应的期货专业知识,也没有专业的研发队伍,从而造成部分国企子公司在接触期货市场的过程中想做又做不了的情况出现,在这个情况下,国外的投行就会有机可乘,引导部分子公司跌入陷阱。”
常清进一步表示,管理者不根据自身公司经营情况就进行套期保值很容易给企业、甚至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呼吁我国国资委对国企、央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正确引导大型国企、央企进行正规的套期保值。
“此外,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我国石油公司对市场的关注甚少。国外的石油公司做套期保值往往将成本压得很低,而我国的石油公司大多是追涨杀跌,对原油价格变化的规律性了解不够。可以说,我国的石油公司是在市场之外的公司,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常清说。
常清建议,国企、央企应先在国内的期货市场逐渐培养人才和专业团队,了解风控和相关交易规则制度,将逻辑理顺之后再结合自己的业务情况进入国际期货市场。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