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参加上海期货交易所举办的首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下称“5·28论坛”)时,现任富瑞金融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金属及商品期货主管的石成虎还在LME圈内会员Sempra(晟恒)公司工作。他每年都会参加这一论坛,见证了中国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在石成虎眼里,未来中国期货市场要想成为国际定价中心,开放是唯一的途径。
石成虎说,每年的“5·28论坛”,都能传递出丰富的有关宏观经济形势、期货行业发展、市场品种分析、基金运作和风险管理等丰富的信息。透过“5·28论坛”,中国期货市场过去10年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其间,市场在规则体系建设、成交规模、品种覆盖面、机构参与度、社会认知度和国民经济服务能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石成虎认为,尽管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朝气蓬勃,但在对外开放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2004年的首届‘5·28论坛’上,我曾对国外同行说,4到5年后,我们应该就能在中国期货市场上竞技。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仍需要探讨类似的话题”。
“过去10年,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取得的发展和赢得的关注与同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无关系。”石成虎说,但未来随着我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放缓,想要成为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中心,或许会比过去十年更加艰难,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路径就是期货市场的开放——当全球主要的企业和机构投资者都来参与时,“上海价格”就成为了“国际价格”。
“目前,上期所无疑是人民币关内铜的定价中心,而一旦出了关,即使是保税区的铜交易,也要参照国际价格来定价。”石成虎说,上半年上海保税区100万吨的电解铜库存,超过了上期所和国外各交易所期货铜库存的总和,如何使这部分铜的交易也通过上期所定价,就是一个简单而现实的国际化问题。
上期所在此前发布的“二五”战略规划中,已明确了交易所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建设成为亚太时区领先、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商品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品的交易所”,要实现产品、市场和体制三个转型,其中的市场转型,就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促进交易所由境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转型。
石成虎期待,下一个5年,中国期货市场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融入全球市场。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