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天然橡胶期权、棉花期权和玉米期权三大商品期权分别在上期所、郑商所和大商所挂牌上市。业内人士认为,三大商品期权同日上市,标志着我国商品期权市场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从国外经验来看,国内场内商品期权大概率会向全品种覆盖方向发展,中国的商品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将不断提升。
商品期权品种扩容
商品期权在国内衍生品市场仍是新鲜事物。1月28日之前,我国共有3个商品期权品种。2017年是国内商品期权元年,豆粕期权和白糖期权先后在大商所和郑商所挂牌交易。2018年9月,市场又迎来首个工业品期权:铜期权。
中国商品衍生品市场的独特发展路径造成了这一结果。从期货和场内期权发展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是同步上市,国内由于场外市场不发达,场内衍生品市场还需要时间培育,因此商品期权上市比较滞后。
不过,随着玉米期权、棉花期权、天然橡胶期权上市,国内商品期权家族成员增至6个,在数量上实现倍增。
业内人士认为,商品期权批量推出得益于我国相关产业链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期货公司以及商品交易所等服务机构水平不断进步,商品衍生品市场发展结构不断完善。
“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需要场内期权和场外期权相互配合。此外,国内期货市场发展已相对成熟,需要场内期权工具进一步完善场内衍生品风险管理功能。”宝城期货研究所所长程小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成熟市场为三个商品期权同日上市提供基础。从服务实体经济来看,商品期权推出节奏加快,也反映出实体企业对商品期权需求攀升。
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商品期权作为期货风险管理工具的重要补充,将为产业链上的种植者、贸易商以及深加工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也将丰富参与主体的定价方式、贸易方式、利润管理方式,进一步强化商品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副会长郑文荣表示,此次推出天然橡胶期权,进一步完善了期货市场功能,满足了企业精细化、多元化需求,是服务产业链中广大企业的又一重要举措,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期待。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任智表示,玉米作为重要的原粮品种,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市场供求和价格平稳运行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玉米收储政策调整后,随着“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企业对价格走势更加关注。玉米现货企业热切期盼玉米期权早日上市,为企业增加一个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控工具。
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王建红表示,棉花期权在套保成本、资金管理和套保策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我国棉花生产与流通经营规模小,资金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弱,更加需要利用期权管理风险。广大涉棉企业应正确认识、积极学习并合理运用期权工具,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期权管理风险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驾驭市场的能力。”
商品期权发展进入快车道
中国的商品衍生品市场正加速发展。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副主任程莘1月28日表示,期货市场是管理风险的市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提供更多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程莘介绍,2018年期货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发生积极变化,全年推出以原油期货为代表的7个品种,实现对现有类别的全覆盖;市场作用得以发挥,服务实体能力得到增强;市场质量不断提升,功能不断增强;风险管控及时有效,市场运行稳健;对外开放成果斐然,原油期货、铁矿石、PTA国际化成功推出,《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境外投资者参与途径逐步拓宽。
在此背景下,商品期权发展也进入快车道。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副主任严绍明1月28日表示,玉米期权、天然橡胶期权和棉花期权三个商品期权在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同时推出,拉开了我国期货市场2019年品种上市的序幕。
“此次三大商品期权的上市拓宽了商品期权范围,相信未来中国的商品期权品种会越来越多,意味着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工具越来越丰富,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强。”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此前表示。
程小勇认为,期权市场的发展完善对于市场各方主体都大有裨益。国内场外期权市场过去两年虽然快速发展,但场外期权费用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凸显,无法弥补场内期权缺失的空白。场内商品期权的推出不仅能与场外期权形成互动,更能解决场内衍生品工具仅仅只有期货带来的对冲工具不足的难题。
程小勇同时表示,对于期货公司而言,商品期权丰富有助于扩大客户群体,提高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水平。
“单纯通过期货是无法满足产业客户风险管理的需求,虽然部分期货公司子公司可以开展场外期权,但缺乏对冲渠道或成本较高,风险管理子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受到掣肘,场内期权增添了一个成本相对较低的对冲工具或者渠道。”程小勇说,在此背景下,期货公司盈利水平也有望提高。
对于商品交易所而言,商品期权的增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场内衍生品工具体系,增强交易所竞争力,向国际性交易所迈进。
上期所:确保天然橡胶期权平稳上市
1月28日,全球首个天然橡胶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简称“上期所”)挂牌交易。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副主任程莘表示,天然橡胶期权上市后,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精细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降低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的成本,更好地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上期所理事长姜岩表示,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已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天然橡胶期货市场,在服务相关行业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国际上首个以天然橡胶期货为标的的期权产品,天然橡胶期权的上市,将进一步丰富上期所以“一主两翼”为核心的产品多元化战略内涵,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上期所将强化一线监管职责,防范市场风险,确保天然橡胶期权平稳上市和稳健运行。同时,扎实做好市场推广和培训投教工作,推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不断深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
郑商所:打造国际纺织产品衍生品交易中心
1月28日,棉花期权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简称“郑商所”)上市交易。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棉花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材料。1999年,国家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改革后,棉花购销价格放开并基本由市场形成,棉花生产基本保持稳定,棉花经营渠道逐步拓宽,但也存在着棉花质量不高、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2004年6月,为服务棉花流通体制改革,郑商所上市了棉花期货。棉花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参与的产业企业不断增多,棉花期货价格权威性不断增强,逐步成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国内外棉花贸易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棉纺织企业和广大棉农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于稳定棉花生产、提升棉花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商所理事长陈华平表示,棉花、棉纱期货、棉花期权和相关场外产品的推出,以及PTA期货国际化的实施,使得郑商所成为品种最为丰富、工具最为齐全的国际纺织产品衍生品交易中心;下一步将力争把郑商所建成国际纺织产品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平台。
大商所:玉米期权有利于更好服务“三农”
1月28日,玉米期权登陆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大商所服务玉米产业、丰富期权产品又出新成果。
据了解,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近几年的年产量和消费量都在2亿吨以上。玉米用途广泛,处于产业链顶端,其市场供求和价格平稳运行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大商所玉米期货经过15年稳定运行,为玉米产业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副主任严绍明28日在参加玉米期权上市仪式时表示,玉米期权的推出将为相关产业企业提供更精细的风险管理工具,在保障农民收入、提升“保险+期货”水平、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表示,玉米期权的上市有利于完善玉米衍生品市场的层次结构和运行机制,促进玉米市场化改革、更好地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