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代表委员建议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今年两会,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业内专家建议,防控金融风险仍面临挑战,监管部门要更有针对性,更加科学有效,打造科技支撑的风险预警及金融监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信息中心主任张野日前就加强科技监管方面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证监会监管科技3.0的整体实施方案中,已明确要构建整个资本市场的监管大数据平台。
张野表示,证监会将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对各市场交易数据开展监测分析,挖掘不同市场监管主体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及时掌握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动向,增强异常交易行为的智能识别,从而提升违法违规线索事前、事中发现能力,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从科技角度落实加强市场交易监管、实现全程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近日表示,金融科技凭借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的结合,对构建新兴金融业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促进金融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也扩展了原有金融监管范围,强化了金融系统的风险传递,增强了风险隐蔽性,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因此,他建议试点推进“监管沙盒”机制,促进金融创新监管。
“‘监管沙盒’机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寻找监管新平衡”的有益探索,大大缩短了金融企业创新申请时间,有效降低合规成本。同时,‘监管沙盒’还有机统一了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双重职能,有利于监管部门更好履行监管职责,促进金融创新监管。”王景武说。
王景武建议,可由人民银行牵头,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以部门规章形式制定出台“监管沙盒”制度。同时,通过协调“监管沙盒”与现行法律之间的关系,强化监管测试主体之间的行为规范,确保测试的权威性。
民进中央在拟提交的《关于解决当前金融风险突出问题的提案》中提出,随着各类金融市场通道逐步打通,跨市场的资金流动导致风险交叉蔓延,风险传导机制的多元化使得以往单一的监管模式捉襟见肘,建立统一协调的系统性、功能性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民进中央建议,引入科技手段,完善金融混业监管体系。建立和健全金融混业经营的统一监管框架,引入线上线下先进科技技术,加强监管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实时性。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在提案中建议,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测度与监管中,积极推动智能监管,更准确地把控系统性风险冲击的强度与速度,精准控制风险的同时降低监管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随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各项举措落地,我国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赢得良好开局。当前,我国金融领域总体风险可控,但对于一些长期积累的隐患依然要高度警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