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前总经理屠光绍:沪伦金融中心的合作定互利共赢

2019-06-13 16:14:00   来源:   作者:

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加强中英金融合作——伙伴城市专场·伦敦金融城”全体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前总经理屠光绍认为上海金融中心和伦敦金融中心的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伦敦金融中心的监管值得上海学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前总经理屠光绍

中英金融合作为何一定能够互利共赢?屠光绍认为上海金融中心和伦敦金融中心是优势互补的:上海金融中心是新生的金融中心,伦敦金融中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中心是新兴市场的金融中心,伦敦是一个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中心;上海的金融中心是从不太成熟向成熟迈进的金融中心,伦敦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金融中心;伦敦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中心,上海是正在不断开放的金融中心;伦敦是急需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的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中心是有很大市场的金融中心。

在屠光绍看来,中英未来可将金融科技作为发展方向。从上海和伦敦来讲,这两个金融中心实际上在金融科技上都有各自的优势。除去金融环境、人才优势,伦敦金融中心最大的优势在于监管,伦敦对金融科技伦敦的监管部门采取了更加宽容、包容的监管政策,值得上海学习。

作为陆家嘴论坛的“老朋友”,屠光绍心情不错,即兴发挥赋打油诗一首:“成功已十届,论坛今再来,身份虽又变,痴心永不改。”

以下为实录:

许思涛:客人讲完了,我想代表主人,最恰当的应该是屠光绍先生,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也是中投的前总经理,当然了屠先生也曾任过上海的常务副市长,在证监会、人民银行担任重要职务,我都背不下来了。屠先生也是我的学长。您是作为主人,对这个问题您最有发言权。

屠光绍:谢谢思涛,谢谢学弟。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陆家嘴论坛,坐在这个主席台上跟新老朋友见面。从这个论坛的创办之处我就参与了,参与了它的创办和建立以及后来发展的过程。我记得我2007年年底到上海来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搞一个论坛,就是陆家嘴论坛。所以,它在第二年的8月份就如期举办了,后来一直办下来。这一点我的心情又不一样。

我刚才在想,我想用四句话来表达我目前的心情。哪四句话:“成功已十届”。因为陆家嘴论坛已经办了十届。“论坛今再来”,又来参加论坛了。“身份虽又变”,我的身份又变了,我每次来,已经三变了,三打白骨精,我现在又变了身份。刚才思涛说我这个身份、那个身份,那都是过去时。我现在主要是做教育、做研究。最重要是最后一句话“痴心永不改”。什么痴心?就是支持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回到刚才主持人提到的中英的金融合作,特别是上海金融中心和伦敦的金融中心。刚才三位客人已经就这个问题的看法,我非常同意他们讲话当中的这些观点,我非常赞同。

我想短时间讲三点:

第一,中英的金融合作特别是上海金融中心和伦敦金融中心的合作,有很坚实的基础,优势是互补的,同时一定能够互利共赢。为什么这么讲?上海金融中心和伦敦金融中心有什么不一样?

1.上海金融中心是一个新生的金融中心,改革开放以后才建起来的。但是伦敦金融中心的时间就长了,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金融中心。

2.上海的金融中心是一个新兴的金融中心,是一个新兴市场的金融中心。我在几年前说过上海“三新”:新生的、新兴的、新型的。上海是一个新兴的经济体、金融中心,但是伦敦是一个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中心。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上海金融中心又是还不太成熟,正处于从不太成熟向成熟迈进的一个金融中心,伦敦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金融中心。最重要是后面的,因为伦敦是一个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中心,它的国际化程度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的,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开放度最高的一个金融中心,但上海是一个正在需要不断开放的金融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海的金融中心和伦敦金融中心完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伦敦是需要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的金融中心,而上海的金融中心是有一个很大市场的金融中心。所以,这两个金融中心如果能够加强合作,一定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上海应该说也有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独特的优势,上海本来也是金融中心,也是金融科技重要的集聚地。同时,很重要的是上海的各类金融业态特别发达,而且上海金融在全国的辐射效应也非常强。所以,这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不光是对传统金融业态的改造,还是新型金融业态的产生,包括金融服务方式的进一步完善,我觉得上海有很大的市场,有很强的需求。所以,在金融科技方面如果上海和伦敦能加强合作,必将对我们两个金融中心产生重要的支撑。

3.人才的交流,这是更基础性的。

人才的交流要创造更多的方式、创造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多的渠道,有更合适的一些安排,就能够使人才的交流为我们两个金融中心的合作提供更加有效的资源和更加长远的支持。

最后,我前面的各种工作都和上海和伦敦的工作,中国和英国的合作,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前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时候,我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CEO,曾经在上海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里和伦敦交易所签订了战略合作的协议,这是21年前。当时我记得前首相布莱尔亲自见证了我们这个仪式。我在证监会当副主席的时候分管国际业务,我们的国际业务和英国方面的交道非常多。特别是我在证监会的时候,David先生当时是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对我们证监会的工作提出很多有益的帮助。David应该说也看到了证监会的发展。

我在上海的时候,我不光分管金融,我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还分管外事。我记得我跟谢董事长曾经专门带领上海的金融团到伦敦金融城去。

所以,我在上海见证了上海和伦敦这两个城市的发展。不光是经济、金融,我当时还有一段时间促进两个地方文化的交流,我们都是见证者。

我在中投跟英国的关系非常多,英国是中投重要的投资地。为什么是重要的投资地?因为英国在欢迎对外投资上是最开放的,这是我的亲身感受,比很多发达国家,比美国都要开放,英国是非常开放的。当然前不久我又直接主导了中英双边基金,现在还正在建设过程当中,也在推动。

从我自己的工作经历来看,我是觉得中英特别是上海和伦敦两个金融中心之间的合作有广阔的前景。我现在的身份,做一点教育,做一点研究,我以新的方式再来进一步地促进,为上海和伦敦金融中心的合作再用别的方式出一点力量。

在这儿我特别提两个建议,我当时组建了一个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就是研究新金融,就是研究金融科技,建议能不能和伦敦金融城在金融科技的交流方面形成一点交流,形成一些合作,促进这方面的合作。这是我们可以做的。我自己的工作现在也是可以做的。

另外,大家知道我在上海的时候也参与组建了上海交通大学的高级金融学院,在人才的培训方面,比如说伦敦金融城如果组织伦敦的金融界的业界到上海来,比如来学习、交流一个月,我想上海高金学院很欢迎承担这样的任务。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张玉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