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上期所今年首期期货大讲堂活动走进江西

2019-06-18 23:49:42   来源:   作者:

市场人士:全球供需紧平衡将支撑铜价

由上期所举办的2019年第一期期货大讲堂风险管理研讨班(走进江铜)暨2019年第二期(铜)产业培训基地培训活动近日在江西举行。活动邀请了自然资源部、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等权威机构专家为学员现场授课,并到江西铜业进行实地调研,促进双方交流学习。来自实体企业及期货公司的代表50余人参加活动。

据自然资源部副研究员郭娟介绍,铜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消费中所占比重仅次于铝,受制于国内原料供应不足,需要通过进口满足市场需求,我国铜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铜研究首席分析师何笑辉表示,中国是全球重要的铜矿生产国,在国内铜冶炼产能持续大幅扩张背景下,也一跃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铜精矿需求增长国。2018—2020年,国内铜冶炼产能扩张迎来又一个高峰,但由于在建大型铜矿项目较少,铜精矿产量虽有增长空间,但增幅有限,“走出去”建立资源保障的需求十分迫切。

“目前我国铜企‘走出去’成果渐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获得境外权益铜资源储量在1亿吨以上,形成权益矿山铜产能180万吨以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副秘书长张楠表示,目前来看,在国内铜矿供应方面,2018年国产铜精矿含铜150.6万吨,自给率为23%;在进口铜矿供应方面,2018年进口铜矿1971万吨,同比增长13.7%。

同时,国内产业政策调整也对原料供应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在废杂铜政策方面。何笑辉表示,近年来国内环保政策趋严,对铜供应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全产业链生产成本提升。虽然铜消费未受到直接影响,但有精、废铜之间的替代发生。未来国内回收将逐步成为废铜供应主力。

从政策来看,一方面是今年年底禁止7类废铜进口,另一方面是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废铜进口加征关税。此外,《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力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目前,再生金属分会正在制定回收铜作为原料产品的国家标准,计划于年底前完成。标准实施后,回收铜将不再作为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在政策趋紧的背景下,对废杂铜产业的影响十分明显。”张楠说。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秘书长刘巍表示,目前我国回收铜的重要性已超过铜精矿。2015年,国内铜回收量已超过矿铜产量;到2020年,再生铜将占铜供应量的27%;到2030年,废铜潜在资源量将达到3000万吨。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我国再生铜产业集聚区主要在山东、江西等地。其中,华东金属城年回收交易废金属400万吨,再生铜约70万吨;处于江西鹰潭的贵溪园区年回收拆解量达到180万吨,再生铜约40万吨;在江西上饶、抚州等地,铜资源二次综合利用已成为特色。

“受固废进口政策调整影响,进口废铜审批额度已减少67%,2018年废铜进口量下降32%。同时,中美贸易摩擦造成从美国进口废铜量的减少,今年1—4月从美国进口废铜量为2.92万吨,可以看到中美废铜贸易依存度在不断降低。”刘巍表示。

总体来看,何笑辉认为,目前全球铜市场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一方面,由于处于冶炼产能投产高峰,铜冶炼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对原料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铜矿产量增长乏力,废杂铜供应将进一步收紧,将导致对进口铜精矿的依赖提高。在消费方面,受全球铜消费疲软拖累,中国铜消费也将降速,而对废铜的替代将继续提振精铜需求。“在上述因素影响下,供应紧平衡格局支撑价格,今年铜均价有望较2018年年底的价位明显提升,但仍会有较大振荡,较2018年全年均价可能不会有明显提升。”他总结称。

授课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学员还到江西铜业南昌总公司参观,并驱车前往鹰潭铜产业园、江铜再生资源公司及贵溪冶炼厂生产线实地调研,与生产一线专家进行深入交流。

部分参训学员表示,此次活动通过产业知识讲解、风险管理交流及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内容上涵盖了铜全产业链的各个方面,为期货从业人员与实体产业客户搭建深入沟通的平台,有利于期货从业人员深入了解铜产业链现状和发展前景,并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市场动态及企业需求,促进双方充分交流,以达到利用期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 马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