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邬梦雯)6月26日,由大商所主办的“2019中国塑料产业大会”在杭州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创新产业服务、推动产融结合”。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PE公司董事长傅杰在会上表示,如今,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助力产业链深度协同是行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时间轴来看,传统分销企业效益增长经历了三种时期,第一阶段是通过“行业红利”获得的企业效益增长。2014年之后大量的煤化工企业投产,行业产能投放周期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大量优质上游供应商,进一步拓宽了资源供应渠道;第二阶段是通过“提升管理、运营”带来企业效率提升。在这一时期,传统分销企业通过对贸易模式、内部管理方式的优化迭代,进一步缩短内部管控流程、降低边际成本,进而提升产业链整体供应链管理效率的过程;第三阶段将发展成为通过“创新”带来的企业效益增长,在傅杰看来,除传统的贸易模式之外,通过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构建创新型的贸易模式,能够重构我们与客户的关系,进而构建一种产业链深度协同的新型服务能力。
但是,在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时,产业客户及金融机构都面临着不同的难点。对于产业客户来说,价格风险管理是其诉求,但是实际上,上游石化企业体制不够灵活,下游企业能力有限、认知不够充分,产业客户参与并不多。此外,塑化品种差异性强,塑料运用领域广泛,产品种类繁杂;产业上游集中度高,下游多而散、超10万家,这样“倒金字塔”的格局造成了需求碎片化、多样性。多方面因素都制约了产业客户参与金融市场、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
同时,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产业垂直深度不足,即金融机构与产业联系不足、衍生工具运用推广力度不足;场内品种单一,即只有可交割品,产品覆盖度不足;以及连续性的贸易生产和非连续性主力合约的矛盾。
“产业”与“金融”如何优势互补、深度协同呢?在傅杰看来,产业链内部的风险管理诉求,需要向产业链外部寻求“答案”,实现产业链外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向产业链内部嫁接、优势互补的过程。
例如,在传统模式下的点价操作中,点价后如果价格出现下跌,在有订单一一锁定的前提下,能够成功锁定利润,但是并没有享受到原材料价格下跌带来的潜在收益。另外,若客户没有订单锁定,则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而在创新模式下的期权保价中,点价后如果价格出现下跌,不仅能成功锁定订单利润,还能通过支付一定的额外费用,价格下跌后享受更低的市场价采购的优势。
“不同于以前交易双方对立博弈、衍生品运用只局限于自身的情况,现在企业在利用期货工具锁定贸易基差的同时,还通过期权分别帮助上下游客户提前锁定生产利润和订单利润,打破了原先传统的交易双方两两之间相互博弈对立的关系。”傅杰说。
“我们要将着眼点放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去思考,我们能不能解决行业久久无法解决的痛点、我们能不能为合作伙伴带去增量价值、我们能不能提升行业效率,如果我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无法与产业链各环节做到‘深度协同’,我们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度’就会很低。”傅杰说。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