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邬梦雯)9月11日,“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 ”在大连举行。期货日报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中国玉米深加工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联接城乡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基础淀粉和淀粉糖产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年产值达2400亿元,涉及相关产业产值7万亿元。
中粮集团总工程师、中粮生物科技董事长、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会长 佟毅
中粮集团总工程师、中粮生物科技董事长、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会长佟毅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新时代、新发展、新梦想,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
“我在这个行业里做了好多年了。1984年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做玉米加工,所以对玉米加工的情况相对熟悉一点。”佟毅在演讲中说。他主要从四方面对行业现状和趋势作出了分析:一是行业取得的成就,二是行业的区域格局,三是产品概况,四是下一步发展前景。
据佟毅介绍,目前,玉米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2018年全球玉米产量为10.4亿吨玉米,占全世界粮食总产量的35%。中国玉米产量在2亿吨以上,占粮食总产量的40%。
中国的玉米加工行业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年产值已经达到2400亿元,占全国GDP的7.8%。中国的玉米加工规模,已经从“零起点”发展到“世界最大”,且占比超过一半。近年来,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玉米加工产品是淀粉和酒精。
对于玉米加工产业的分布情况,佟毅表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即“东三省”、内蒙古以及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地。东北加工量目前为3000多万吨,下一步会提高到五、六千万吨,其中的辽宁省粮食相对紧张,已经没太有余量搞加工。山东省是玉米加工消费的第一大省,占比27%。
佟毅表示,玉米加工的主要产品是淀粉,淀粉和淀粉糖占玉米加工量的60%,酒精占20%,其他产品如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等深加工产品占20%,形成“622”格局。玉米加工集中度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几百家发展的现在的100家左右。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佟毅表示,目前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产能过剩,但他指出,产能过剩是阶段性的,未来总体需求趋势是越来越多。二是粮食问题,由于政府政策、市场行为存在不确定性,粮食总量变化梯度较大,相关信息难以掌握。
近十年来,中粮尝试用新的理念改造传统产业。过去,玉米加工是化学的、机械的分离加工,现在转向了利用生物技术的升级化加工。这种转向解决了分离效率低、能耗高、附加值低、工程化水平低、污水治理水平低等问题。现在,高通量筛选、微生物组学、基因编辑、基因改造等技术均被运用,玉米加工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技术改变。
佟毅指出,未来,“第二代技术”将被越来越多地引进。所谓第二代技术,就是利用现有地球和环境资源,把纤维素加工到位、充分利用起来,并开发生物材料。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