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宏观新闻>正文

保障农民增收势头不减弱

2020-02-06 22:20:05   来源:   作者: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农民增收。同时,农民增收也关系到缩小城乡差距及农村和谐稳定。应保持农业支持政策稳定,加大农民工就业支持力度,并稳定农民转移性收入

农业农村部在12月22日晚间发布,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1.5万元大关,实际增长6.5%左右。近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笔者认为,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从农业内部外部同时发力,既做大分子,又缩小分母,挖掘农民增收新动能,保障农民增收势头不减弱、趋势不逆转。

“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农民增收。同时,农民增收也关系到缩小城乡差距和农村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明确的小康社会两大定量指标,其中一项就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据测算,10年间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需要年均增长7.2%,2011年到2018年已实现年均增长8.5%,2019年和2020年只需达到2%的年均增速即可实现上述目标。

农民增收不仅要看绝对值翻番和绝对增速,还要看相对增速。通常衡量农民收入相对增速有两大指标,一是是否高于同期GDP增速,二是是否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业内称为“两个高于”。过去几年间,农民收入增速均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和GDP增速。当前,支持农民增收的传统动能在走弱,不确定因素在增多,农民增收进入“爬坡期”,保持“两个高于”殊为不易,绝不能掉以轻心。

从宏观角度看,农民增收既要做大分子,又要缩小分母。做大分子就是提升农业价值链,途径是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缩小分母就是减少农民。当前,农业就业人口约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27%,农业产业增加值约占GDP的7.2%,要通过城镇化来减少农民,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从构成上看,农民收入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要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强基础、农民就业创业拓渠道、农村社会保障固基本,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

应保持农业支持政策稳定。当前,我国还有2亿多农户,农业经营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每一项农业支持政策都关系众多农民的增收问题。近年来,农民增收难突出表现在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难。农产品市场价格总体低迷,农业生产效益呈现下滑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至2018年,全国粮食亩均现金收益分别为751元、717元、642元、653元、629元,下滑趋势明显。如果支持政策力度减弱,会加大农民种田增收难度。因此,保持支持政策稳定,稳住农民发展生产的预期,才能筑牢农业内部增收基础。

应加大农民工就业支持力度。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最大来源,占比约四成。从以往经验看,农民增收关键要看农民务工收入能否实现稳定增长。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农民务工人数和工资水平提升速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个别东部城市农民工就业容量已经开始萎缩。对此,东部地区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中西部地区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服务保障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让返乡人员就业增收有出路。

应稳定农民转移性收入。随着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现在转移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接近2成。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和补助政策,更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支撑。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益补偿、公益性岗位补助等让中西部不少农民直接享受到了财政的阳光雨露。各地要履行好政府的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强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公共财力保障,实现城乡间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

 
责任编辑: 张玉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